博山文化论坛 陈清海:佛教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

\
博山文化论坛(摄影:姚勇)

  世上千年的古刹常有,百年的企业却难寻。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企业家深思的问题,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探讨与追问的问题。追求基业长青,打造百年老店,几乎成为每个企业的目标。根据调查中国中小企业的寿命只有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还在幼儿时期就过早夭折了,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浪费。

  佛陀是觉悟者,洞彻万法实相,他慈悲的引导、开发我们的觉性,使我们懂得取舍与放下,以期能够自利利他,并最终像他一样具有通达一切的智慧。

  《六祖坛经》里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因此,以出世间的智慧来指导世间的事业,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是现代企业家必修的一门功课。佛法的圆融无碍,甚深智慧可以帮助企业找到丢失的“魂”,给企业家的大脑换“芯”片,解决企业运行中碰到的一系列难题和困惑,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让企业家也能够断烦恼,去习气,内心清净,乃至究竟解脱。

  一个在世间做事业的人,能够做三年的老板,那是因为你运气好。能够做五年的老板,那是因为你勤劳,肯吃苦。能够做十年的老板,那就你懂得管理。能够做二十年、五十年的老板,那就是你的企业文化。能够做得一百年以上的公司,那就是一个有信仰的团队、有信仰的公司。

  这并不是说你去相信某个宗教才叫信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有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仰。哪怕你是开一间小小的茶叶店,因为用信仰去维系,你这个团队才会百年不败。

  如今,小企业在挣钱,大企业在赚钱,伟大的企业在聚钱,而伟大的企业家经营的是一种企业文化和灵魂道场,以虔诚的信仰、慈悲的胸怀、非凡的智慧、平和的心态造福于社会,诠释了佛教智慧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正如习总书记提出的十五个字: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相比于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如果我们择取中国佛教寺院作为讨论的范本,再把镜头拉近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居住在寺院的僧人真正地是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禀性、好恶、生活习惯、教育背景各不相同:而在主观上,这些僧人已经、而且确实是“舍亲割爱、抛却世间享乐”的人。

  按照现代管理学的常例,对于这样一个“没有物质利益牵挂和约束的群体”来讲,物质的奖惩是很乏力的,精神鼓励、社会荣誉感、成就感对他们而言同样是苍白的。但是,无论这个群体特殊的程度如何,也无论佛教寺院与现代企业之间存在着多大的差异,同样作为社会组织,同样是面对“人的管理”,特别是这样一个来自五湖四海本该是“一盘散沙”的人,实在是一件难事。然而寺院做到了,而且有效的保障佛教寺院生活的神圣与纯洁、保持寺院的兴盛与健康发展。这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相逢是缘,相知是福。今天我们有缘相聚在博山正觉寺,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大家共同交流与学习如何将佛教智慧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之中。

  作为一名企业家,首先要认清你自己。认清自己,不只是看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奋斗方向。少年读书时,想要考上大学;大学毕业以后,踏上社会盼望找份好的工作,这是读书的方向、工作的方向。事业小有成功之后,你拼命追逐,企图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当你事业辉煌,站在山顶,内心的烦恼和苦闷可曾有过一丝的减少?回头看看,你奋斗过的人生道路,看似跟从自己的内心走,恰恰是一直在向外求。

  如何在这个狂躁的时代,息下内心的贪嗔痴慢疑,获得内心的宁静与禅定的愉悦之感?既可以站在事业的巅峰,欣赏大好风景,又能够让内心的风景,如佛教所讲:山河大地是如来。

  这就需要用佛法的光明照亮我们的那颗心,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首先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单纯的从外界的因缘寻找解决之道,而应该是回归到问题的源头,回到问题背后的问题——我们思维方式有局限,无法打破自我。所以要从这个层面来看。

  举一个例子:一个企业家希望企业成功怎么办?那就追本溯源,看问题背后的问题。企业成功的背后是要有优秀的团队作支撑,优秀团队的背后是有完善的制度来管理,完善的制度背后是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凝聚,企业文化的背后是企业家的领导哲学,他的生命境界高于常人的话,他心量是广大的、见地是高超的,企业才能越做越大。所以,一个企业家必须是企业的精神领袖!

  同样地,读书也是如此,如果一味钻进故纸堆里读死书,拼命牢记很多知识,即使学历读到博士后也远远不够。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逮无涯,殆矣。”庄子说:生命是有限度的,而学问知识是无穷尽的,拿有限度的生命去追求无穷尽的知识,多危险呀。

  我们所学的知识是静止的,而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无时无刻不显现出无常之相,时时刻刻都在成、住、坏、空之中流转,因此,我们一直用有限静止的知识去面对无限变动的世界,就会觉得人生之中到处碰壁,内心的块垒越堆越高。总之,如果依靠知识的累积,难以消除内心的烦恼,那只有开启我们人人内心都具有的佛性。

  汉地禅宗初祖达摩祖师曾说: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这是佛教的禅宗指导修行人,应该从心地上下功夫,方能融于道。管理好这一颗不断生灭的心,保持正念,时刻观照与觉知当下的起心动念,才能真正识得这颗心,识得本来面目。所以,当我们以后遇到任何场合,试图去学习任何东西,都尽量不要用脑,打破固有的模式,不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去解读和判断,只要去体验、去经历就行了。

  怎么体验呢?拿早课来说,不是去研究早课的内容,而是体验修行人上早课的过程,那种恭敬与威仪。作为老板,必须是一等一的体验高人,专注体验而不是专注有形的法门,去感受这个过程,不要去研究它的内容。再比如钓鱼,是为了吃鱼而去钓吗?当然不是!重要的是这个过程!

  建立老板新的思维意识系统,生发各种所需模式。这样,我们能够拥有知势、自知、知人的智慧。

  企业家先要知势。因为一个人可以不信邪,但是不能不信势。势是天下大势,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契合自己的天赋,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不要迷糊,扬长避短,就能成就。

  其次要自知。有自知之明。人一定要有大志向,才能成大气候。

  还要有知人之明,一个企业要成功,应该懂得用人,一定要学会运用大众的智慧。能够知人善用,让一切有智慧的人为我所用,而且所用的人比自己高明,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这样,做到古人所言“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无敌”。

  佛教传到中国两千多年经久不衰的奥秘,给予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智慧启迪。

  一、立德是关键,我们每一个企业,首先领导者自己要能够以事修身,以行修心,按照内圣外王的标准要求自己,提升自己,以立德为根本。因为老板是企业产品的代言人,更是企业的导师,更是企业的精神领袖。大心大爱的老板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动力源泉。

  二、企业要有魂。明白企业发展为什么,以利他为目标。始终以顾客为导向,顾客提什么要求,有什么需求,我们按照他的要求来研发生产,一点都不会浪费,恰如其分。更进一步,不单适应和迎合人们的需求,而是引导和创造人们需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问题,需要在风险来临前做出准确的策略。用好的产品、美的体验让用户生活的更幸福,这就是企业的魂。有魂团队才有生命力,企业才会生生不息。

  三、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文化的复兴,我们企业要兴盛,必须要有好的企业文化做引擎。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企业,就像一个没有修养的女孩子一样,肯定得不到人家的尊重。以文化人,凝聚大众,文化之魂,净化人心,和谐社会。明白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生死关系,自觉适应资本的社会性,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基业长青的卓越企业。

  最后,感恩仁炟师父的慈悲,成就我与大家学习的因缘,相聚正觉寺有幸与大家分享我弃学从商27年来的经历与心得。

  走进正觉寺接触佛法三年来的收获与成长,让我万分感慨、感动、感恩!从甚深的佛教智慧、伟大的佛陀教言中,也让我觉察到自身修行的不足与浅薄,尽管我今天的演讲与演讲主题差之甚远。但我的初心是:分享之中不经意的一句话,哪怕对您有一丝触动,一点帮助。这样,我做的分享就是有价值的!也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感恩大家的成就!

  愿我们的企业都能够成为菩萨的事业,愿我们的企业家都能够成为菩萨企业家,引导员工团队,以工作为入门的方便开启我们内在的智慧与慈悲!也愿在座的同修探讨交流、一起践行菩萨道,学习生命的意义,学习生活的艺术,经营好我们的事业,让我们的人生光辉无比、灿烂非凡,成为后人的榜样!愿我们都能够——用好用我的人,爱好爱我的人。

  阿弥陀佛!

责任编辑:王冠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