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学者高端对话:中国佛教文化震撼西方领袖

   编者按:由大公报大公网发起,并由多家新闻机构支持举办的首届“最具影响力中华寺院公荐活动”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7月7日公荐活动组委会将公荐投票系统置于大公网(www.takungpao.com)首页后,活动组委会收到了近千人的电话咨询和超过一百万人的网络投票。本次公荐活动以梳理展现两岸四地寺院“文化特色”为核心,不涉及宗教教义教规等内容,通过公众推荐、专家评委点评等方式推荐出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三家寺院。近日,台湾著名佛教学者游祥洲与香港佛教文化学者谭浩辉针对首届“最具影响力中华寺院公荐活动”进行了一次高端的对话交流分享,以下为文字实录:

  谭浩辉:大家好,我是来自香港的谭浩辉.

  游祥洲:大家好,我是来自台湾的游祥洲。

  谭浩辉:今天非常容幸能与台湾的非常重要的佛教文化学者游教授来共同讨论,今年6月9号在北京全面启动了2014年最具影响力中华寺院公荐活动。这个活动从6月9号起动之后,引起了全国的来自两岸四地的佛教界的重大反响,已经有好几百万个参与者都去都争相公荐他们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寺院。所以今天能在这个场合,请教游教授一些关于这次活动的高见。游教授,上次在6月9号,在北京的启动仪式您讲道,我们国家领导人在三月份,3月27号去法国访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头有讲道,这是中国佛教文化。然后在中法建交50周年,当时是东方领袖第一次在西方社会,西方领袖面前推介东方的文化价值,在这一点是很令人深思。请游教授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这方面的内容?

  中国佛教已跟中国传统文化完全融合在一起

  游祥洲:谢谢谭老师,我想今年3月27号在法国,习总书记的两篇讲话,是一个改变历史的问题,所谓改变历史的问题是从两方面意义,第一个意义,中国的政治领袖向西方发声,过去我们看很多西方的政治领袖到东方来宣扬基督宗教价值,而这是第一次一个东方的政治领袖到西方去宣扬中国文化的价值。特别是是在两篇的演讲当中,一个是对教科文组织,一个是对中法建交的很重要的场合里面。这两个演讲当中,都把佛教定义为中华文化复兴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中华文化的组成不只是佛教,甚至我们今天谈的佛教已经不是印度的佛教,也不是从印度当时传到中国来的那时候的佛教。我们今天谈中国佛教其实它已经是中国老祖宗2000年不断的调注,不断地融合,不断的吸收转化,是一个已经跟中国传统文化完全融合在一起。

  谭浩辉:所以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

  游祥洲:非常重要,不可分割的,你现在把要佛教的东西从中国文化里面抽离掉,你会觉得中国的佛教讲不出来。

  谭浩辉:在这方面,您觉得西方的领袖听到习总书记这番讲话,他们怎么去看待尤其是中国佛教文化作为重要载体的这种新的时代,您认为西方的社会,西方的领袖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中国佛教文化震撼西方领袖

  游祥洲:我觉得现在近代西方他们全球战略概念,在九运事件发生之前,在美国的国防部的外交期刊上面发表了一篇东西,叫做《国民冲突论》。在这里面他说21世纪将至两个精神论的信仰的对立的世界,那么这一个莫名其妙就是说把中国的儒家也代进入去了,也拉下水。那么我想这一篇东西它呈现的某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就是说西方它的确是两个一神论的信仰篇,不管是伊斯兰或者是基督教。但是,我觉得它为了另外一个选项那就是佛教,也就是说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文化融合在一起之后,就是佛教的问题。也就是刚才前面讲的,佛教已经不是印度的佛教。佛教到中国来说,它同时强调思想完全融合在一起,所以我想这个讲话就西方的政治层面我觉得是一个震撼。也就说是说,让他们在国民冲突论之外,给他们另外一个角度的思考。

  谭浩辉:确实我们中国的文化不管儒家、道家、佛教都在某种程度上是无神论的,我们没有疑神的,没有超出万物的,所以基本上跟一神论的对立,应该是不存在在我们东方的文化。

  刚才游教授也讲道,现在中国的佛教本身已经是整个中华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门,想到这次6月9号的,是由楼宇烈教授,他讲到佛教文化的寺庙,中华寺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不知道游教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佛教文化不是古迹 而是在生活当中

  游祥洲:我想楼老师看东西很深,因为所有的文化的载体,在老百姓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他们都是从不同的层面。但是我想,在楼老提到,不但是佛教寺庙是一个载体,而且佛教寺庙里面有出家人,有戒律,它还有它的很多传承的规矩在里面,所以这个载体是够内向,也就是说所有的载体,意思是说它可以让传统文化,整个文化的一个命脉,一个内涵,它可以同这个载体不断地不断地继续孵化,所以佛教是一种文化的主体,也就是说佛文化不是一个古迹放在那个地方,它是在你生活当中。

延伸阅读:

专题:首届最具影响力中华寺院公荐活动

最具影响力中华寺院公荐稳步推进 信众感动记者

史利伟:公荐活动杜绝商业化 不涉及教义教规  

责任编辑:张玺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