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窟,位于印度比哈尔邦的竹林精舍东南方。七叶窟以洞窟前有七叶树而得名,据说原来有好几座巨大深邃的洞窟,可容千百人,现在山洞大都坍塌,仅存的也有限。七叶窟天然的石洞内,在佛陀入灭90天后,有五百位悟道的大弟子,以大迦叶为中心,由阿难尊者再次朗朗的传诵出佛陀的教诲,编辑成经藏;以持戒第一的优婆离为中心,编辑律藏经文。五百位长老阿罗汉,在此承担了佛经传承的责任,传续了佛法的光明。(图片来源:资料)
第一次经典结集
佛入灭后的三个月 ,印度马嘎塔(Magadha,古译:摩揭陀) 的国王阿迦答沙都(Ajatashatru,古译:阿阇世)举办了结集。地点是在 Rajagaha 的Cave of the Seven Leaves (七叶窟)。领导僧侣为大阿罗汉 马哈咖沙巴尊者(Maha Kassapa,古译:大迦叶尊者),阿难达尊者(Ananda),和伍巴离尊者(Upali,古译:优波离尊者) 马哈咖沙巴尊者从僧团中选取了五百阿罗汉来重述佛陀所说过的话。由在佛陀身边最久的阿难达尊者重述经藏 (Sutta),和持戒第一的伍巴离尊者重述律藏 (Vinaya)。
他们完成了重述之后,阿罗汉们便开始检查字义是否有误,然后再一起重述并检查每个字和每个段落。每一位阿罗汉都如此的念著和检查著,并将每个字记入脑海中。只有当一段话被所有的阿罗汉检查和验证后,才会被大会采纳。这还包括了每段话佛陀是在哪里、什么时候、什么情况、和对谁说的等等。
第二次经典结集
佛入灭后的一百年,(在印度) 由于 Vajjian (瓦基族)的比库(汉传佛教译作“比丘”)不遵守戒律,如:在俗人到寺院诵戒时向他们(Uposatha,伍波萨他) 乞求钱财,僧人们甚至乞求一分钱到一毛钱,而这些都是违反佛教戒律的行为。这些行为被僧团中的 Yasa 比库看到,他总共指出了十项违反戒律(十事非法)的行为∶
角盐净:允许保存食盐在角器中,以便日后再用。
二指净:在正午之后,日影斜出二指之前,仍可进食。
他聚落净:在一餐用完之后,仍可到别的地方进餐。
住处净:在同一教区之内,可以不在同一处参加布萨(诵戒)大会。
随意净:僧团作决议时,允许有人缺席,只需缺席者事后承认决议即可。
所习净:可以继续学习出家前所学的知识。
生和合净:可以饮用未经搅拌去脂的牛奶。
饮阇楼伽净:可以饮用未发酵或半发酵的椰子汁。
无缘坐具净:缝制坐具时可不用贴边,大小也可随意。
金银净:允许僧人接受和积蓄金银钱财。
Vajjian (瓦基族)比库反对 Yasa 的指责,并要求他向那些他禁止听从他们指导的人道歉。Yasa 依据佛陀戒律,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取得了大众的支持。这使得瓦基族的比库们更加愤怒,并将 Yasa 逐出了僧团。Yasa 到了高赏比(Kausambi),并送信给在西方阿槃提(Avanti)和南方的比库们,告诉他们这十件非法的事情。
Yasa 到了 Ahoganga Hill ,找寻大阿罗汉 Sambhuta Sanavasi,并告诉他事情的严重性,请示他该如何处置。在同一时间,西方有六十位阿罗汉和八十位从阿槃提(Avanti)和南方来的阿罗汉们聚在 Ahoganga Hill。他们选出了 Revata of Sahajati 作代表来处理瓦基族比库们的问题,而 Revata 建议到问题的当地去解决。于是七百位阿罗汉在 Vesali(韦沙离城) 举行了结集。
当时是 Kalasoka 国王的时代。明确的地点是在韦沙离城的 Valikarama,时间是 Kalasoka 国王的第十一年。阿罗汉 Sabbakami 是大会的主持人,在大会之后,他们宣布了瓦基族比库们的十项行为是违反戒律,是不被允许的。
根据 Dipavamsa 的记载,瓦基族的比库们反对了大会的决定,并举行了他们自己的结集,称为 Mahasangiti (大众部结集)。在此之后,瓦基族的僧侣们离开了长老部 (Theravada),并组织了他们自己的团体 ,称为Mahasanga (大众部僧团),他们称自己为 Mahasanghikas (大众部僧团)。于是此时整个佛教僧团便分为两派,一派为原始佛教的长老部或称作上座部 (Theravada),一派为新起的大众部 (Mahasanghikas)。此次结集同样以第一次大会的方式重述和比对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