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讲:《六祖坛经》
主讲人:文化学者韩望喜
六祖坛经 机缘第七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他本云。师去时至曹侯村。住九月余。然师自言。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此求道之切。岂有逗留。作去时者非是)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魏(魏一作晋)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于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
即心名慧 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
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 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 双修是正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元是佛 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 双修离诸物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师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 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 亡功礼无比
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 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 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 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 莲华从口发
相关故事
玄沙救火
雪峰义存一日在僧堂内烧火,把前门后门都关上,大呼“救火!救火!”弟子玄沙师备从窗外抛进一块木柴,雪峰就开门出来了。
这则故事,好像雪峰义存在玩把戏,徒弟玄沙师备就索兴跟他师父开个玩笑。其实是禅机的表现,并不是儿戏。
僧堂是出家人居住的地方。雪峰也许是因为天冷而烤火,也可能是故意烧了一把火。他把前门后门都关上,然后大喊:“救火!救火!”是要测试弟子们之中,是否有人解答他出的试题。玄沙不是打水去救火,反而丢一块木柴进去做回应,意思是说,已经了解师父的试题,所以叫雪峰再多烧一把火,另出一个试题吧!结果,雪峰欢欢喜喜地开门走出来了。
如果是一般人,一定会宣告全寺大众,急忙提水救火。玄沙却很清楚老和尚在做什么,干脆多给他一块木柴,让他继续玩火。明知是失火,还敢火上加薪,绝对不是普通人的胆识,万一真是师父房间失火,见火不救,闹出了人命,还能算是出家的修行人吗?相信当时的玄沙,已从窗中向内看到雪峰烧火的情况,知道并非真的意外失火,而是正在好整以暇地烧火,所以再给他一块木柴,表示以心印心,心心相应,便是禅机。
类似这样的举动,目的是在考验弟子们的智慧。如果内心不够宁静安定,经常妄想纷飞,遇到火警等的突发事件,必然会惊惶失措,不可能有如此细腻的心来观察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