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 第三季第一期
本期主讲:《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主讲人:文化学者韩望喜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相关故事:
终日寻春不见春
本句出自一首禅诗,相传为唐朝无尽藏比丘尼所作。
禅宗看起来很玄。寻春怎么会找不到呢?春天的郊野,到处是春意。风是春天的风,水是春天的水,草木花朵都是春。人的脸孔带着春天的喜悦,百鸟唱出春天的歌曲,曲中尽是春天的感情。要寻春根本不难!
此处是一个比喻。已经身在春天之中,而且四季常春,你还要找春天?到哪儿去找呢?也就是说,若只知道春天这个名词而不知道春天是什么,即使身在春天也不认识春,无怪乎永远找不到春天了。诗句的本意是不要去追求智慧;当你一无所求,那就是智慧,心中若有所求、有所寻觅,就是一种牵挂,即使找到了也不可靠。
春天是什么?鸟语花香山明水秀是春天,可是,它会永远存在吗?不能!它瞬息万变。当你感受到有那个东西,有一个永远不变的春,春天就即刻离开了。也就是说,如果心有所执着,即使你真正见到春天,也会失去它。
换个角度看,许多人追求幸福美满。什么叫幸福?什么叫美满?心中知足就有幸福,待人恳切就是美满。如果向他人要求幸福,向环境追求美满,那永远找不到。他人给的幸福你不会满足的。如果只得到一点点,你希望得到更多;别人不让你得到,你会无比痛苦;一旦得到了,又担心失去。所以,对幸福的需求,永远不可能真正满足,因为那是别人给你的。如果心中有一个观念:“得多得少都知足。能得多少就得多少,不能得到也就罢了。不是不要,但如果要不到,何必一定要?而即使得到,也可能会失去,何必担心?能不失去最好,如果非失去不可,担心也没有用。”这么一想,就会经常感觉在幸福之中。
人与人之间相处,如果自己要求的少而付出的多,不但自己对自己会满意,他人也会有若干回馈,这就是美满。即使付出很多而未得到任何回馈,也会觉得美满,因为于心无愧。用这种心态来对待家庭、朋友、社会,则可以时时刻刻都在幸福和美满之中。如果不能实践这种生活体验,那的确是寻春不见春,纵然身在春天也看不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