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法性本无生灭去来

  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 第二季第三十期

  本期主讲:《六祖坛经》

  主讲人:文化学者韩望喜

  六祖坛经 付嘱第十

  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闇。答云。明是因。闇是缘。明没即闇。以明显闇。以闇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改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先天。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相关故事:直用直行

  有僧人问大珠慧海禅师:“如何得解脱?”大珠答:“本自无缚,不用求解,直用直行,是无等等。”   在本则对话中,一方问如何解脱,另一方答说不需要解脱,因为并没有什么人绑着你,只要以正直的心做正直的事,那就是解脱。

  一般人总觉得自己被环境所困,被他人所扰,被自心的矛盾所恼,而且往往认为是来自环境的困扰而引起内心的矛盾,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从表面上看,这种想法似乎有些道理,比如把钱存放地下钱庄,结果钱庄倒闭了;放高利贷,希望获得多一些,却被黑吃黑吃掉了;投机买股票,却被股票套牢了……好像都是环境跟自己过不去。但是请问:究竟是自己愿意被它困扰,还是它来困扰你的?

  若以鼠笼做比喻,笼中放香饵,为的是引诱老鼠进笼。老鼠明明知道笼中的食物可爱而危险,却仍愿意冒险。聪明的老鼠进了笼,美食下肚且全身而退。几次侥幸得手之后,胆子越来越大,设陷阱的人则把笼子和机关的装置越做越精巧灵敏,老鼠终究还是被抓住了。

  人也是如此,想要占便宜,结果遇上金光党,不但一无所得还损失惨重。聪明人虽然不会上金光党的当,但比金光党更厉害的诱惑会使人不知不觉地进入圈套。有的上了当还不知道,时间久了才恍然大悟;有的不是立刻上钩,而是逐步腐蚀自己才入壳。

  因此大珠慧海说:“修行禅法的人,不要老是希望求解脱,希望人家帮你忙来替你解脱。只要你心中不追求什么、不恐惧什么、不逃避什么、无所罣碍,这个时候就是解脱。”罣碍是未得的想追求,已得的怕失去,得到的还嫌不足,患得患失,当然永远不得解脱。

  所谓“直用直行”,是把自己的身心用在当用、该用、值得用的地方,合情合理地运用它,这叫做“直用”。当自己的行为,从口头、身体、心理等三方面表现出来时,不要扭曲,不要用怀疑的、骄傲的、自卑的、嫉妒的、愤怒的、得意洋洋的态度来表现,就叫做“直行”。否则就像一面凹凸不平的镜子,反映出来的影像跟环境中真实的事物不相同,自己还以为看得很准、做得很好,其实谬误百出而不自知,就不能称为直用直行了。

  儒家有交友三要诀:直、谅、多闻。“直”就是正直不阿,这种人可以得到他人的信赖,但正直并不等于刚直。正直是不用扭曲的心对待人、事、物,不是用刚直的心来伤害人。可知,智慧与慈悲兼重并顾的行为,便是直用直行。 (摘自《公案100》)

责任编辑:徐上杰 离岸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