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悟大和尚 (图片来源:资料图)
元月7日,由厦门市佛教协会、书法家协会等单位联合海峡导报举办的新年书画慈善义卖活动落下帷幕,7天时间共筹得812531元爱心款,这些善款用于扶贫济困慈善事业,让困难群众过上一个吉祥快乐的春节。
在这场大爱的慈善行动中,少不了南普陀寺方丈则悟大和尚忙碌的身影。其实在近十几年来,他在厦门做的慈善大事太多了,如一到年底,他就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给贫困家庭送去温暖;开学前,他为众多贫困学子募集助学基金,放飞梦想;发生重大灾难时,他带着善款,深入灾区……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关于慈善则悟大和尚做的远远不止这些。捐出一幅书法作品,道出一句简单的关怀,分享正能量沙龙讲座,这些善举,更是无时无刻不贯穿在他的生活中。“慈善不仅是给予物质,还要有精神上的关怀。”则悟大和尚说,慈善是佛教慈悲心的一个表现,多年来,他谨记妙湛老和尚在弥留之际,用颤抖的手写下“勿忘世上苦人多”的遗训,做力所能及的事,慈悲济世。
慈善不是作秀
做的善事多了,古刹里的方丈,如今倒成了公众人物,各大媒体上,常有关于则悟大和尚的报道。
“不要把书画作品当重点了,也别把我的字当艺术品。”在1月1日启动的“慈悲心·翰墨情”2015年厦门新年书画义卖活动上,则悟大和尚的作品被慈善人士以不菲的价格“秒抢”,但他马上纠正了大家,如此嘱咐导报记者,表达慈善绝非作秀的理念。
不是作秀,但他特别重视和媒体一起做慈善。连续4年,他参与了导报送温暖进社区活动,导报每年策划的助学活动,他积极参与,2008年的赈灾,他也代表南普陀寺和导报走在一起。
“好的东西,需要媒体传播给大众。”这些年来,则悟大和尚利用佛教号召、媒体传播、大众参与的模式,做了很多善事。在他看来,媒体是慈善事业一个很好的传播工具,佛教、媒体、大众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不离不弃的关系,这也正是佛教的因缘法。“佛教正是通过这些关心民间疾苦的菩萨而深入人心,俗众也正是通过善行而了解信奉佛教。关心疾苦、热心慈善成为了大众与佛教相互沟通的中介。”则悟说。
精神慈善人人可以做
南普陀寺在屡次慈善大事上募集的善款,少则几十万,大则上百万元,给无数困难民众送去福音,因此被人称颂。但则悟大和尚始终不忘向大众传播佛教慈善的本质:不仅是物质慈善,还有精神慈善。“天冷了,你走在路上,陌生人关心你,让你多穿件衣裳。夜里,前路漆黑,你胆怯不敢前行,路人为你点一盏灯,鼓励你往前走。这些都是慈善。”则悟说,物质慈善需要一定的实力,而精神慈善,随时随地,任何人都可以做。特别是当代社会,很多时候,人类的心灵需要得到慰藉,心灵的慈善远比物质的慈善、文化的慈善重要。“物质的慈善可以达到扶危济困,文化的慈善可以提高人类的素质,而心灵的慈善可以让人类懂得感恩、尊重、包容、仁爱、善良,甚至可以让人们拥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起落。”
做慈善培养慈悲心
在行善时,则悟大和尚还注意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许多人做慈善,并不亲身参与。比如,委托人捐钱,好像捐了钱,善事就做完了,而社会上那些需要交流关怀的困难者,却少有人愿意上门,花点时间陪伴、开导。
“如果能做到无所执着,才算是真正理解佛教的慈善的含义,通过做慈善培养慈悲心,你会发现,慈善能改变你的生活。”则悟说,无所执着的意思是,没有任何条件地帮助别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做善事时,不要认为自己在做善事,渐渐地,做的这些善事,可以让人的内心宁静,点滴积累,慈悲心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佛法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善事会有善果,慈善需要自己亲身去体验,才能收获到它对你的改变。
则悟拿此次“慈悲心·翰墨情”厦门新年书画义卖活动举例,各大书画家的作品,离不开生活,如果放在家中,它仅仅是一幅作品,没有生命力,但是通过本次义卖,它们活了,成为关心大众疾苦的艺术品,有了生命力。慈善家在市场上买一件艺术品是交易,但在义卖活动上,收藏书画,就参与了慈善。而得到善款的贫困户,更能感受到慈善对他们的帮助,相信他们今后也会施善于他人。
借助宗教金字招牌做慈善
近年来,宗教慈善事业发展得很快,作为大陆首家佛教的慈善机构,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在慈善事业方面,算是佛教界的老大。“佛教慈善,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是靠广告宣传来扩大影响的。”则悟说,佛教慈善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不仅是物质上,还有精神上。慈善是一个积沙成塔的过程,就拿物质来说,为什么大家愿意把金钱和物质都交给宗教组织,再通过宗教组织来分配善款?这可以看出,信任是行善的前提,老百姓信任宗教团体。
从1994年起,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成立至今,正是借助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宗教的金字招牌,凝聚社会各方的爱心,帮助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从这一精神层面产生的物质力量,相信是其他一些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
末了,则悟大和尚,还回顾了他1992年初来厦门时所看到的《海峡导报》。在南普陀寺的这些年,则悟大和尚一直关注着导报民生,参与导报策划的慈善活动。“导报坚持行善,用自己的品牌力量,汇集了社会的爱心,帮助了芸芸众生,我们在做的,是同样的事。”
导报记者 余健平 蒋全德 吴勇义/文 陆军航 陈巧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