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云长老慈悲开示
作者邹相与绍云长老
最近几年,因为从事少林文化研究工作,我几乎每年都能在少林寺,得以亲近绍云长老。长老的慈悲与谦恭,让我心生无限敬意。绍云长老,原籍安徽含山县,1938年10月出生,幼入私塾读四书,12岁得遇佛法,遂萌生皈依三宝之念。19岁时,绍云长老徒步前往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礼上虚下云老和尚为师剃度,得赐法名宣德,字绍云。同年,在广东南华寺受戒,后回云居山,跟海灯法师学习楞严、法华等经,并随伺恩师虚云老和尚,数年如一日,蒙恩师嘉许授以沩仰宗第九世法牒。2001年,绍云长老任含山县褒禅寺住持。2006年6月,安徽省佛教协会任命绍云法师为司空山二祖道场住持,2006年11月当选为岳西县佛教协会会长。同时,绍云长老还担任少林寺禅堂首座、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首座、江苏兜率寺首座、宝峰寺首座、高旻寺首座,香港宝莲寺、宝林寺首座。
有一年,正值少林寺“禅七”活动期间,我带着记者前去报道“禅七”法会事宜,正好遇到德高望重的绍云老和尚。在表明来意后,老和尚慈悲,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让我们倍感荣幸之至。采访的过程中,长老见我一直站着,就和蔼地说:“坐着吧,老站着很辛苦的。”他还让我们喝茶,说是天气冷,喝茶也能暖暖身体。长老对自己出家时的情景记得非常清楚,他动情地对我们说:“我是1956年8月,投靠虚云老和尚求出家的。恩师慈悲,经常给我解惑释疑,对我也非常宽容。有一次,我们一块打坐的时候,我昏昏沉沉地竟然倒在他老人家怀里了。老人家并未责罚,只是告诫我打昏沉是妄念滋生,应该去参一参‘打昏沉的人是谁?’还有一次打坐时,他对我说‘不要动’。我回答说‘我没有动啊!’他答说‘不是说你人动,而是你心动了。’从1956年开始,我还连续三年在云居山真如寺禅堂和恩师一块儿打‘禅七’……”长老一连为我讲了几个以往与恩师在一起的故事。
那时候,因为刚刚接触佛教禅宗方面的知识不久,我对禅堂“参话头”的行为有些迷茫和不解,就向绍云长老请益,请他开示一下“何谓‘参话头’”。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便用浓浓的安徽口音对我说:“所谓话头,例如‘念佛是谁’四个字是一句话,这句话没有说出来以前是话头,说出来之后就是话尾了。虚云老和尚说:‘话头就是一念未生之际,即是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就是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我们练习参禅的人,首先要看这一句话头,不能在这个上面思量卜度,胡思乱想,思维‘念佛是谁’,‘究竟是谁’,这样的思量卜度就不是工夫,而是打妄想了。”作为一代禅师,绍云长老经常教导后学,要精进用功,不能放逸。他还经常到各地的禅堂,为初入禅门的弟子们开示,比如,他曾赶赴香港宝林禅寺禅堂主七,为禅和子们开示道:“初参用功的人,即使你想把注意力集中,它总是集中不长久,又被妄想打失了,但是你一觉察到时,就立刻赶紧把话头重新再提起来。古人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来了,你不要怕它,不要和它拼命一样,你只要不睬它,不随它转,只要照顾你所参的一句话头就好了。”“照顾话头,念念不忘”,这句话是绍云长老常常告诫后学的一句常话,但落实到实际的修行中来,是需要反复参究和坚持的,是不容易办到的。
2010年,少林寺举行三坛大戒传戒法会,释永信方丈礼请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为得戒和尚、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良长老为羯磨阿阇黎(羯磨师)、绍云长老为教授阿阇黎。因为网站要做专题报道,我要经常去少林寺里采集新闻。期间,得以两次亲近绍云长老。他见到我,很是高兴,还提到看过我之前写的那篇采访他的新闻。当得知我还在湖北黄梅四祖寺的内刊《正觉》上发表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听绍云老和尚说“禅”》时,他谦虚地说:“惭愧啊,惭愧啊,我的工夫还不够,莫让人家见笑了。”绍云长老总是那么地谦卑,那么地慈爱。2011年8月下旬,少林寺主办一年一度的“少林问禅”之“机锋辨禅”法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僧大德们济济一堂,体验禅趣,印证佛心。作为特邀评委,绍云长老为各位参赛选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开示。针对“梦里为何有六趣,觉后反而无大千?”这个辩题,绍云长老开示道:“山河大地,没有一处不是如来。众生因有贪嗔痴慢疑,而入六趣,饱受六道轮回、生死流转之苦。少林问禅活动由释永信大和尚发心举办,意义深远,能促进我们认识何为迷、何为悟……”
这一段时间,我经常看绍云长老在各地禅宗寺院禅堂里的开示,为其朴实简洁却鞭辟入里的话语所折服。而我的脑海里,也经常闪现出与长老在一起时的情景,他的淳淳教导与悉心指点,让我倍受感动。在与绍云长老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感佛教禅宗智慧的博大精深,而长老在艰苦岁月中的隐忍与淡然,其对弘法利生这一事业的坚持不懈、对众生的悲悯情怀,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我。“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绍云长老念念不忘恩师虚云老和尚的这句话。即是说,“参禅修慧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如果想参禅用功,但是路头摸不清楚,对参禅的道理未能领会,那么功夫便很难用得上了。南宋诗论家严羽在 《沧浪诗话·诗辩》中写道:“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即是此意。
《楞严经》云:“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很本无明。”这就是比喻我们用功的过程:你把这一念话头,照顾得不让它丢失,就如同那个浊水,放在那里长久不动,那浊水里面的沙土就向下沉淀,清水也就现出来了。这就是“清水自现”的道理。绍云长老常以此来教导后学,让他们护持好自己的一颗心,只要工夫用到了,佛性自然显现。发大心,绍云长老栉风沐雨,带领大众恢复褒禅寺;行大愿,绍云长老披星戴月,带领大众重建二祖寺。作为一代禅师,绍云长老堪称法门龙象,人天典范!
(邹相,2012-4-19于郑州,刊载于《安徽佛教》2012年秋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