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慈法师
全长109公里的黄黄高速公路,如今已经成为了正慈法师辗转黄梅和黄石两地的纽带。自2014年正式升座为黄梅五祖寺的方丈之后,这位45岁的出家人的生活,就从早上4点起床的那一刻起,被忙碌和琐碎所包围。以至于在90多分钟的高速往返路途中,他都要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微信,用手指不断地在手机上点按,远程地指挥和布置工作。
正慈法师那台屏幕一角已经摔裂的手机,几乎永远都有新消息接收的震动声。这些新消息中,又以三个微信群的消息量为最甚。而这三个群分别为后勤服务,客堂接待和基础设施建设。在这里,高效是唯一的准绳。通常情况下,一个新点子或想法从正慈法师在微信群中正式发布,到在五祖寺中看到具体的落实和执行,一般不会超过半天的时间。“因为我们已经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流程和机制,大家协同起来干活,非常迅速。”李诚居士所在的微信群负责后勤服务,他亦是整个五祖寺后勤服务工作的总负责人。
而如此现代高效的沟通传播模式带来的直接好处,便是五祖寺整体面貌的提升。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踏入五祖寺山门参访的信众们自身的体验。在这里,每一位信众不必自己掏钱,就能免费获得五祖寺赠送的三支环保香。如果想要购买佛事用品,五祖寺的禅林宝阁里售卖着包括禅服、念珠、佛像在内的各色商品。若饥饿难耐,只需花上30元,就可以在五祖寺素食餐厅里享用自助无限量供应的素斋。这些细节的建立,多是正慈法师及其僧俗弟子们耐心耕耘的结果。“我觉得很多海外寺院在做的事情,我们同样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在正慈法师的领导下,五祖寺的弘法蓝图一直处于无限地延伸和扩展之中。而他自己在中国佛学院取得的本科和硕士学位,以及在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数十年的实践经历,便是构建这张恢弘弘法蓝图最能依靠的基础。
正慈法师的微信id叫“山里人”。的确,他在黄石的山里出生,在山里成长,12岁那年,他又在山里出家。“我俗名董善承,是家里的老幺,农村里的父母年龄都大了,加上条件也不好,经常会担心我这个最小的儿子怎么办,一直在给我想出路。”三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一位中年的女街坊路过董家,看到年幼的小董独自坐在门前看书,眉宇间透露着慈和之气,举手投足颇具佛缘。这位经常往庙里面跑的佛弟子,于是就找到了小董的父亲董相遂。“送这个孩子出家吧,当和尚挺好的。”这句话让当时为这个幺儿前途担忧的父母找到了方向。没过多久,小董就来到了江西庐山东林寺,准备在这里披剃出家。“感觉缘分没到,后来还是回到了黄石。”1983年,12岁的董善承在东方山弘化禅寺正式落发为僧,法名“正慈”。
根据正慈法师的回忆,在那个年代,佛教氛围远远不及今日开放,出家人也不多。在他来到弘化禅寺的时候,这里只有两名出家僧人和几位年纪稍大的居士。看到这样一个小沙弥来到了寺院,大家都把他“当稀奇看”。不过,这位最小的师兄却被给予了严格的要求。“那时候的生活非常简单,老和尚对我们管的也很严,一直叫我不要乱跑,每天就是跟着他和一位苏姓老居士,学一些最基本的功课。”这位曾经读过私塾的苏居士在黄石佛教界的影响力却非常巨大。对于佛法的修持,同样非常的精进。“他在退休前是一名钢厂的工人,曾经考取了佛学院,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出家成功。在弘化禅寺,对我影响最大的人,除了住持老和尚就是这位居士,很规矩,知识也很扎实。”
5年之后,正慈法师离开这里,开启了一段漫长而又殊胜的求学之旅。他先后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和中国佛学院攻读,并于1997年圆满获得中国佛学院的硕士学位,成为了1980年中国佛学院恢复以来,首批培养的19名硕士研究生之一。
“当时就感觉北京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但是如果要做事情,总是认为自己是一个客家人,还是要回到家里去做事。”1997年,正慈法师26岁,回到了暌违已久的祖庭,成为了弘化禅寺的方丈。让他感到遗憾的是,时隔多年之后,祖庭的样貌并未产生多大的改变。不管是硬件基础还是软件配套,弘化禅寺的步伐都远远落后于时代。
“主要是比较混乱,谈不上什么管理。需要慢慢去规范。”正慈法师清楚地记得17年前刚刚回到东方山的时候,面对一群记者的采访,所提出过的,“一是要弘扬佛教文化,二是要营造浓厚的宗教氛围。”
接下来的行动,便是正慈法师对于这些理念的落实和践行。他修建了斋堂、上客堂、念佛堂等场所,主持编纂了《东方山佛教志》,又于1997年在寺院内引入了互联网,在湖北省内率先创办了“三楚佛教网”和“湖北佛教在线”。
此外,利用自身在佛学院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优势,正慈法师尤其注意对僧团的培训和教化,聘请了不少专家和学者来到弘化禅寺。在开设文化培训班的同时,分批选送僧人前往全国各地的佛学院深造学习。而他自己,也来到武昌佛学院担任讲师。每天天不亮,他就要从弘化禅寺出发,走到山下搭个便车,马不停蹄地从黄石坐大巴来到武昌。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早上8点之前准时站在教室的讲台前。而下午4点结束完成一天的课程之后,正慈法师又要按照来时的路线,重新返回弘化禅寺。在正慈法师披星戴月的奔忙下,弘化禅寺的形象和影响力与日俱增。而正慈法师肩上的担子也愈加沉重,2010年2月,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正慈法师正式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同时也是当时最年轻的副会长之一。
三年之后,正慈法师又迎来了出家生涯的一个新的起点。在中国佛教协会的统一安排下,正慈法师正式进驻五祖寺,全面主持日常工作。那段时间,经常会有各色人等来到五祖寺上门讨债。最剧烈的一次,一百多位山民直接把方丈室的门给堵了。正慈法师把这些都当做了自己修行的资粮,悲智双运的行事宗旨辅以僧俗共同的努力,诸多历史遗留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捱过了最初的艰难时刻。
当然,这仅仅只是开端,五祖寺需要的还有很多。作为禅宗天下祖庭,五祖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留下了不少浓重的笔墨。当年六祖惠能的那首著名的“菩提本无树”的偈子,正是在五祖寺完成的。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室主任纪华传教授的研究,五祖寺的“东山法门”在中国佛教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奠基作用,“它既创立了农禅并重的佛教制度,同时开启了禅宗顿渐圆融的宗风。”
在著名佛教学者杨曾文教授所撰写的《黄梅与中国禅宗》一文中,对于“东山法门”这个概念,做了明确的阐释;“实际上‘东山法门’蕴涵二义:一是指道信、弘忍弘传的禅法,也称’东山净门’;二是指道信、弘忍的法系……道信、弘忍相继创立的‘东山法门’,标志着中国禅宗的正式成立,为中国佛教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纪教授认为,这种农禅并重生活方式的兴起,意味着中国佛教一个新局面的建立。“禅宗的兴盛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因为以往的禅宗僧人,从初祖达摩,到二祖慧可,三祖僧璨,都是直指单传,行头陀行,居无定处,在山林树下随处坐禅,没有固定的修行的场所。从道信、弘忍开始集体居住在寺院里,而且通过农禅这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建立了禅宗稳定的僧团。从中国佛教制度中国化的角度看,东山法门在中国佛教中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此外,纪教授在研究中还认为,“东山法门”开启的全新修行方式,同样为后世传播禅法提供了坚实基础。“这是顿悟和渐修的统一,在四祖、五祖的禅法中,都有针对普通的禅者具体禅修的内容,这些内容是非常切实可行的。不管是道信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还是弘忍的《最上乘论》,他们的禅法里面都有针对普通修行者的禅法方便,还有面对上根利器的修行者的顿悟的禅法。也正是因为有这个特点,后来才开启了慧能和神秀南北两个禅风,让禅法可以如此有生命力地传播下去。”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又结合五祖寺的实际情况,正慈法师遂提出了“人文五祖”的概念。他说,五祖寺作为一座禅宗丛林,人文底蕴其实非常深厚。“五祖寺历代的禅师都有很多故事,每个故事都是教我们怎么样去禅悟,去做人,让人很感动,都是真实的事。比如五祖弘忍大师本人,他的性格、前世、今生都是很有意思的。”此外,历史悠久的五祖寺还留存着不少文物和古迹。正慈法师说,五祖寺内国家级的文物有三十多处,省级的文物多达六十多处。围绕着“人文五祖”的概念,正慈法师和五祖寺的僧俗们在寺院内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造和建设工程。他们最先入手的,就是关乎日常生活的诸多繁杂细节。
不少去过五祖寺的游客和信众,都会对寺院里的卫生间干净整洁的环境印象深刻。但若放在以前,这完全又是另一番光景。正如弘忍大师的弟子神秀大师的偈子“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呈现的那样,正慈法师整治卫生间的方法并非玄妙,就是不断地投入人力,增加清洁频率罢了。“曾有一位政府的领导来到我们寺院视察,他说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干净的寺庙卫生间,这让我们很高兴。”
作为对素食文化颇有心得的出家僧人,正慈法师对于五祖寺素食馆的改造,几乎是颠覆性的。在此之前,五祖寺的素菜馆大多只能满足普通的用餐需要,所用的食材大多为半成品,经过简单加工之后,就算作成品了。正慈法师的要求则是“用心”。“我二十多年前,到灵岩山去吃了一碗香菇素面,到现在那个味道还记得,我就觉得在五祖寺,哪怕只是烧一碗面,也要认真做好。”
据一位义工的介绍,素食馆供应的餐点种类、原材料的采购、餐厅的环境布置、以及菜品口味的咸淡最终都要过正慈法师那一关。“现在的原材料除了从山下购买之外,其余的都是我们寺庙专门辟地种植。”义工口中的这块菜地位于寺院东侧,配有专门的居士负责照看和管理。在五祖寺内可以清楚地看到,菜地面积大约等同于半个足球场,里面种植着玉米、萝卜、青菜、土豆等多种蔬菜。
有了源头的保证,菜品的质量自然让人信服。五祖寺素食馆供应的素食,早就摒弃了原先仿荤菜的样式,而是还以食材的本来样貌,原汁原味地呈现给食客。由于有些素食要供应五祖寺的法师,口味上也要做出相应地改变。“僧人每天要上早晚殿,菜口味不能太辣,因为会损伤嗓子,也不能太咸,太咸容易口干。”
今年“五一”黄金周前夕,位于五祖寺东边的购物场所——禅林宝阁,又开辟了一片新的禅服区,面向信众和游客。所售的禅服均为棉麻质地,颜色则以素色为主。事实上,推出禅服区的做法并非是五祖寺的首创,距离五祖寺二十多公里的四祖寺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类似的做法。五祖寺的禅服区对外开放以后,收到了令人惊讶的反响。许多都市白领都会组团驱车来到五祖寺,一次性购买数件禅服。
正慈法师说,在某种意义上,禅服本身就是禅意生活的体现。“大家希望通过棉麻等质地的面料,折射出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希望自由自在,摆脱身心的束缚,一定程度上,这就是禅。”如今的五祖寺,有了东山讲堂,禅门书局专门针对想了解禅文化的文化爱好者,专辟了一个读禅书和购书的去处。如同素食、禅服、禅宿等涵盖日常生活的设施和场所随处可见。意味深长的是,这些场所的匾额中的题字皆为正慈法师的墨宝。在五祖寺结缘品等文化宣传的外包装上的手写书体,同样来自正慈法师。
“禅其实离我们并不太远,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怎么样把禅文化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来,引领大众养成一份有禅味的心态,拥有一种空灵的思维,不要让自己的内心塞得太满了。”“五祖寺现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把禅和禅书、禅画、禅服、禅茶等这些日常的生活方面结合起来,让大众过上一种,拥有或享有充满禅意的自在生活。”
但在这位出家人的规划中,五祖寺目前呈现出来的这一切,远远还不够。在未来,他会围绕着“人文五祖”这个概念,将五祖寺分为东、西两个主要的区域。东边的区域突出时代功能特性,功能主要为游客们提供参观、休憩以及体验的区划,在目前的禅林宝阁、禅门书局、禅文化主题邮局的基础上,新设面向大众化体验的外禅堂的禅修地,农禅园、以禅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提供服务的现代茶点、咖啡、书吧的场所设施,而这些设施和场所的日常运营管理团队,则不会从外部引入,也不会由五祖寺僧团来运营,全部由五祖寺自身的后勤服务团队来打理。
在西区,以问梅堂、松涛庵、禅修中心等预约的形式对外,内禅堂以出家师父和禅修的行者们长期修禅。这个区域完全是对内部,为了确保僧团的清修不受到外在干扰。据一位从事基建工作的义工介绍,东、西两区的新建筑将会由一批研修佛教的80后博士们规划设计,风格将会以宋制时代的风格为主,旨在如法如律地恢复建制,有宋代气象的禅宗祖庭。
而同这些固定场所配合的,便是不定期举行的禅文化活动。“五祖寺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创建的,祖师的恩德我们永不能忘。去年6月9日(农历五月十二)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1413年诞辰纪念日,我们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弘忍大师诞辰纪念活动,拜山礼祖,共诵《金刚经》祈福;8月,台湾著名茶人李曙韵成功地在五祖寺举办了‘寻禅问茶’茶会;同月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韩国来华体验修行僧团一行三十余人赴五祖寺参访,与中国僧人同上早晚殿、禅修、经行并交流;10月份我们还承接了湖北省第三届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我们与高校也有很多互动,武汉大学的师生来寺做过禅学交流,我本人也应邀到武汉大学、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做过多次禅学讲座。我们以后还会举办一系列包括禅修、茶会、抄经、行禅、佛教音乐会等活动。这些活动都由我们五祖寺自己的文化创意团队来完成。”正慈法师说,当下社会已经到了一个“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年代,急需把自己的心收回。在走出慧能和神秀——一顿一渐两位大师的五祖寺,举办这些禅文化活动是十分恰当和必要的。
“顿和渐是你内心领悟的一个深浅,其实作为我们普普通通了解禅的人,其实我更以当年五祖的教授师神秀大师告诉我们的渐修,就是跟吃饭一样,一口、一口地吃,跟走路一样,一步、一步地走。你不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关键就是你要有正见,你要真修,其实我觉得禅的结果是必然的,关键是这个过程很重要。遇到困难要挺得过去,碰到快乐要消受得起。禅的味道就在于这个过程,你真正明白了这个过程,结果其实显得并不如此的重要。”
此言不虚,从12岁不谙世事的小沙弥,到当今禅宗祖庭的方丈,正慈法师面朝着智慧的彼岸一步一步地奔走。近日,正慈法师又被武汉大学国学院聘任为兼职教授。若算上五祖寺那本禅意漫画《慈言爱语》中师父的漫画形象,正慈法师的身份显然是多重的。
“在拥有多重身份的同时,师父是如何看待外出弘法和修行的关系问题呢?”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正慈法师。
“修行就是始终要提醒自己保持出家人一颗正念的心,这是我理解的修行。佛教真正是一种教化和教育的功能。我们现在不仅仅要守好我们的庙,同时还要让社会真正来了解佛教,能让真正的佛法传播得更好,少对佛教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所以这两者都很重要。”
“守本真心”,若引用五祖弘忍大师的《最上乘论》中的语句,可以概括这番回答。(文/华程)
正慈法师12岁出家于湖北黄石市东方山弘化禅寺,系中国佛学院1980年恢复以来最早培养的19名硕士研究生之一。1997年承接东方山弘化禅寺衣钵,升座方丈,为该寺第七十三代传人。2014年升座为黄梅五祖寺方丈。他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正慈法师曾多次率团出访东南亚,出版有《茶禅的味道》、《出家人的样子》和《心安居的地方》、《禅就是这样》、《慈悲的温暖》、《慈颜爱语》,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多篇,被称为“学者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