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学长老:学习弘一大师严持戒律 佛学院不忘宗旨

\
明学长老(资料图)

  记者:弘一大师往生迄今已经70周年,70年中,戒律在中国佛教中占有怎样的地位?能否结合您早年学戒及后来创办灵岩山佛学院的经历为我们谈谈?

  明学长老:弘一大师没有来过灵岩山寺,但是慈舟律师来过这里。早年的时候,我曾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戒律。慈舟老法师很早之前在灵岩山住过一段时间。我曾依止慈舟法师学习了半年的戒律,就在福州舍利院的地方。我 1956 年到中国佛学院读书,到北京的时候,慈舟老法师已经往生了。弘一大师持戒念佛,佛学院也要以持戒为本。学僧不但要学教理,还要持戒。持戒是根本,佛学院也要开戒律课。不管哪个佛学院,都要以戒律为根本。比如灵岩山是净土道场,要学戒律 ;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是三论宗道场,也要学戒律。不管哪个佛学院,戒律一定要学好 ;不管哪个宗派,也要学戒律。出家人是必须要求戒的,求戒后才是标准的出家人,才能持戒。对于出家人来说,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都要学。居士则要学五戒、十善。现在出家一年就可以求戒了。按照规矩,受戒后就可以到寺院挂单,不受戒是挂不了单的,所以出家人有句行话:“戒牒可以当饭票用。”过去的度牒和戒牒是不一样的,出家叫度牒,受戒叫戒牒。现在度牒也没有了。没有戒牒就没有出家人的身份,不过现在严格一点了,需要身份证、本寺出家证明等证件。现在在宝华山受戒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和以前是一样的。我当年在宝华山受戒时的得戒和尚,已经记不得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的戒牒也被抄掉了。以前传戒是在宝华山。1980 年宗教政策恢复的时候,西园寺也传过戒,主要是为佛学院学僧传戒,受戒的人不多。灵岩山佛学院的第一届学僧就是在那里受戒的。那个时候,来佛学院的出家人都是沙弥,所以才在西园寺受戒。具体是这样的,灵岩山佛学院第一届学僧,没有发通告,是他们自己来的。他们来的时候,先在西园寺出家,然后到灵岩山寺上学,求戒又是到西园寺。当时西园寺是明开老和尚主持。在佛学院读书,只有受了戒才好学戒,不受戒不好学戒。过去授戒,一个月就把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全部授完。受好戒才可以在佛学院学戒,如果不受戒,在佛学院学戒,对戒律是不懂的。受了戒就懂了出家人的规矩,就可以持戒。

  记者:您有没有见过弘一大师?能否为我们讲讲您所知道的弘一大师和印光大师的因缘?

  明学长老:我没有见过弘一大师。弘一大师在普陀山亲近过印光大师,但是没有到灵岩山来过。现在,《弘化》杂志要出纪念弘一大师往生70周年专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当时,弘一大师请求做印光大师的弟子,有这段历史的。弘一大师是不是印光大师的弟子,得看《文钞》。其实,不能说弘一大师要“皈依”印光大师,而应该是“依止”。居士可以称为“皈依”,出家之后就叫“依止”。皈依,严格地说,就是皈依三宝。不能说谁是谁的徒弟、谁是谁的师父,这样是不全面的,皈依三宝,出家人都是师父。不能单方面讲。

  记者:弘一大师持戒精严,为当代修行人树立了“持戒苦行”的楷模。但是和大师所处的时代相比,现在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换。新时代是否要发扬弘一大师持戒苦行的精神?

  明学长老:这个要分两方面来说。首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戒律还不能变。过去打斋,打的是上堂斋,吃的是雪花菜,就是豆腐渣,那已经是当时最好的了。过去没饭吃的人家,就把孩子送到庙里出家。现在和过去不同了,都是高中生、大学生来出家的,条件不一样了。有的人家里条件好,父母学佛,就送孩子出家。所以现在经济跟上了,生活条件也好一点。现在年轻人出家,福报好,吃穿都有。解放前什么都没有,能吃饱饭就了不起。过去的衣服都得补补,现在都不补了。过去出家人都得带针线包,缝缝补补的,现在没有了。现在破衣服也不穿了,生活条件好了。现在年轻人福报好,供养的人多,现在的出家人要好好修行,要惜福。出家人还是要持戒,戒律不能丢掉。出家人要“僧装、素食、独身”,这六个字是出家人的标准。现在出家的年轻人很多,是以前想不到的。另一方面,现在生活条件好,也不可能像弘一大师那样苦行了。过去破的衣服可以补补,现在不可能,没有必要。从前那样艰苦的生活也做不到了,关键是要好好修行,这样就可以了。但是要严格根据戒律去行事。

  记者:从民国时代到现在,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家人的生活也随之改变。您觉得在当今要办佛教教育,哪些是至关重要的?

  明学长老:现在出家人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出家人赶经忏。在民国赶经忏的出家人,都是“马路和尚”,不持戒。赶经忏就是个在家人了,不是出家人。以前有经忏族,现在没有了。我小时候,隔壁有个大户人家,请“三大士”在自己家里放焰口,和尚、道士、尼姑同时放焰口。现在要比以前严格,宗教政策是,宗教活动必须在寺院里进行,家里是不允许的,是非法的。以前经忏族到老百姓家里,放焰口、拜忏,现在佛教协会是不允许的。灵岩山佛学院办学遵旨是“教宗天台、行归净土”,同时要求佛学院学僧对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都要学习。每月初一、十五两次诵戒。受戒、学戒、持戒,不能做形式主义。

责任编辑:王冠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