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一位影响世界的佛教改革家与大公报之缘

\
太虚大师在大公报上发表的文章 (图片来源:大公报)

\
太虚大师与蒋介石合影 (图片来源:资料)

  大公佛教17日讯(记者王冠)太虚大师是近代驰名中外的佛教改革家,是中国近代佛教界的泰斗、新佛教运动的巨擘。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圆寂于公元1947年3月17日。1904年,太虚大师十六岁去苏州小九华寺礼士达上人为师,师为取法名唯心。太虚大师“志在整兴佛教僧会,行在瑜伽菩萨戒本”,提出了“人生佛教”思想,与佛教“三大改革”,近一个世纪以来,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思潮。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

  纵观太虚大师的一生,他与大公报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大公佛教记者梳理查询,自1930年起,太虚大师就开始陆续《大公报》发表自己的文章,其文字纵横捭阖,激荡时事,颇有宗师之气概。如1940年6月7日《大公报》在第三版刊登了太虚大师撰写的文章:《佛教与国际反侵略》,希望佛教徒承担起维护正义的责任,协同一致,消除战争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损害。同年7月7日,《大公报》刊登太虚大师的《精神团结与佛教之调整》一文,希望社会改变向来歧视佛教、轻蔑佛教的观念和一些伤害佛教徒的做法,也希望全国僧众注重讲习研究佛典,多闻正解,如理实行。1942年9月19日,大公报星期论文刊登了太虚大师《中国今后之文化》,以求中华民族发挥涵容的特色,促进文化发展,以期实现社会大同文化。这些振聋发聩的声音,在今天依然有着现实指导意义,值得今人学习、研究、奉行。

  太虚大师也常常阅读《大公报》,经常提起《大公报》,如在1941年重庆华严法会上,太虚大师就称赞“罗(斯福)、邱(吉尔)联合宣言及大公报的呼吁,实是奠定国际永久和平的纲要,能依此切实进行,才是全人类解除痛苦获得安宁的保障。”此外,大公佛教了解到,他还在《大公报》上与人论辩,对陈公博在《大公报》上发表的“物”的理解,太虚大师则应机而发,作了《什么是物》回应之,并由此因缘,在巴县监狱详细讲述了佛教的缘成史观。

  作为一位影响世界的佛教改革家,太虚大师用自己的声音与行持影响了佛教界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大公报》是太虚大师议论时政、发表灼见的阵地,为佛教的传播与佛法的澄清,承担了应有的责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适逢太虚大师圆寂68年纪念日,我们就来读一读太虚大师在《大公报》上的数篇大作,一窥这位人间菩萨的风采。
 

  相关阅读:

  高清图集:纪念太虚大师圆寂六十八年:极珍贵太虚大师旧影

  太虚大师著作:佛教与国际反侵略

  太虚大师著作:精诚团结与佛教之调整

  太虚大师著作:中国今后之文化

责任编辑:张玺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