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师关于香港旺角暴乱事件的省思 如何以佛法解决社会发展带来的矛盾?

  原标题:香港“旺角暴乱”事件的省思——如何以佛法解决社会发展带来的矛盾

  香港西方寺住持 宽运法师

  语云:“天灾难免,人祸可悲。”今年2月6日3时57分,在台湾高雄市发生6.7级地震。据有关报道,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两颗原子弹。地震造成最少数十人死亡,仍有近百人被困,救援工作目前仍在加紧进行中。

  与此同时,2月8至2月9日(农历新年初一至初二)在九龙旺角区发生了一场暴乱,冲突的起因是警队因应食物环境卫生署的要求,尝试驱赶该处商场外无牌熟食小贩及食客。起初冲突只是小规模,后来警队提升至武力级别驱散人群;人群开始堵塞马路并与警方发生推撞、冲突。到凌晨约二时,冲突升级。至2月9日早上八时后人群逐渐散去才落幕。警方不排除今次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事件。由此引发港人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矛盾,作进一步的深入省思。

  我们都知道,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为中国人,同是华夏子民;港人自然对台南地震受灾者深表同情及慰问,但不禁叹息,港人何以因为意气之事,而要“自己人打自己人”?所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实在是不够“文明”的表现;人与人之间如何才能做到和合、和谐?身为港人理应自觉、自省。

  一、社会矛盾的根源-“无限的欲望”、“有限的资源”

  事实上,社会种种矛盾,溯其根源,可谓多元而复杂,唯最根本的问题,乃是人们内心贪、瞋、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现今社会,人类正处于重重的矛盾状态中:一方面社会追求发展,极力走向所谓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地球的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是有限的;在有限资源的环境中,追求无限欲望的满足,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终究会走到尽头。

  我们不难发现,社会的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但与此同时人的精神却日渐空虚与贫乏,而精神疾病也在成正比地蔓延,现代化的发展反而带来更多的精神问题及困惑,这种矛盾如何才能得到解决? 

  以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不能仅着重于经济发展的提倡,而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弘扬;作为民众而言,必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对人生价值与意义,要有正确的理解、判断与把握。

  也就是说,除了以正当的工作谋取生活以外,还应重视精神的追求;对传统文化具有相应的素养,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不要成为欲望、金钱与物质的奴隶。

  事实上,人为物役的现象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将一味追求物欲的“危身弃生以殉物”的人生视为悲剧;而孔子的“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也向我们说明了,只要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在简单俭朴的生活中,同样可以寻找到人生乐趣。而与此同时,若能有健康的宗教信仰,当然就更好了,不仅精神有了归宿,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也不再迷惘。人们能做到这样的话,社会也就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可是,在现有的社会结构下,人们满足欲望的要求,其力量是如此的强大,以致无法抵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经济利益不惜破坏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这似乎已成了一种社会潮流。作为普通民众,在这种潮流中往往身不由己。

  若以佛教的角度来看,一切的社会问题,基本上都是众生共业所成,必须通过整个社会、民众的努力,尤其是政府的力量,才有可能得以解决。笔者认为,要保持社会的安定和谐,首先应当有相应的法律措施,比如说,要有保护自然环境的法规、保护历史文物的法规等。举例而言,在澳洲,随便挖一块石头都是犯法的;随便砍一棵树,即使是种在自己家里的,也是犯法的。有了法律作为保障,就能有效地控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说,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除了立法,传统宗教的弘扬亦是不容忽视。因为宗教一般都有禁欲仆少欲的思想,劝导人们以简朴的生活来抵制物质诱惑;这种思想对经济、科技发展虽然会起到消极作用,但却能节制人们的欲望,因此,传统宗教的这一理念,无疑是符合环保潮流的。而现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固然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它却鼓励并纵容了人类的欲望。而人类在追求欲望满足的过程中,很难把握自己,到最后,利益会压倒一切,社会也因此而走向歧途。

  再者,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此丰富人们的闲暇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品质。如果人们的生活中,懂得欣赏艺术的享受、文化的享受及自然的享受,也就不会一面倒地,将发展经济视为社会发展唯一的重要价值;因而能够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自然生态的保护。

  由此可见,能否解决“无限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间的矛盾,主要是看有否健全的法制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前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而后者则从根本上对人类的贪欲有所抑制仆减轻。

责任编辑:DN004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