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大乘起信论》直解

2012-12-12 11:11  来源:大公网

  答曰:一切境界本来一心,离于想念,以众生妄见境界,故心有分齐;以妄起想念,不称法性,故不能决了;诸佛如来离于见相无所不遍,心真实故即是诸法之性,自体显照一切妄法,有大智用,无量方便,随诸众生所应得解,皆能开示种种法义,是故得名一切种智。

  此明离念境界唯证相应,非心识能知,得名种智也!言一切境界本来一心,故圆证此心则众生在一心中显现,即众生心念皆在寂灭心中分明照了;但众生以妄念自隔,不见如来之心,而诸佛如来既与众生心平等无二,则无能所,离于见相,故无所不遍。以佛心真实无妄,则众生心即是佛心,以自体显照自心中一切众生之妄法,故微细心念起灭头数,乃至种种欲忆想分别无不分明,如镜照像,故有大智用;所以而能有无量方便随根调伏,皆能开示种种法义,是故得名一切种智,殆非有心测度而知也!

  又问曰: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众生者,一切众生若见其身、若睹神变、若闻其说无不得利,云何世间多不能见?答曰:诸佛如来法身平等遍一切处,无有作意故,而说自然,但依众生心现;众生心者犹如于镜,镜若有垢色像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

  此问明法身大用常然,但以机有明昧也!问:若诸佛法身充遍,大用普周,云何世间多不见耶?答:如来法身大用常然遍照众生,但众生心垢无明暗蔽,故不见耳!非佛咎也!以镜喻见不见义,华严经云:如来出世譬如日光普照大地,有目共睹,独生盲者不见,然虽不见亦蒙利益。此中意贵在机,故如镜耳!前文分别发趣道相乃明入正定聚者依法修行之相,以结正宗以行成解之意,已明‘大乘’义;下文复说修行信心分者,是特为未入正定聚众生开示信心,令发正行,乃明‘起信’之义。

  已说解释分,次说修行信心分!

  来意-上解释正义以明大乘,此修行信心乃明起信,为发起未入正定众生令生大乘正信,故有此来也!

  是中依未入正定聚众生,故说修行信心。

  此依前劣机发心不定,恐堕二乘,故特说修行信心之方便,令起大乘进趣正定也!此结前生后。

  何等信心?云何修行?略说信心有四种,

  此征起‘信’、‘行’方便也!意谓前说四种方便具明进趣修证矣!今者又说何等信心?如何修行耶?谓前已发正信者但说三心四行,以信真如无别岐路故,即便进修;今机劣障重,必假多种方便,故说四信五门以为调治之方,故须此门以引摄之,非重说也!

  云何为四?一者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

  此标信本,以真如为信心之根、万行之本,故先须乐念前胜机已信真如,但云直心正念;今此劣机未发正信,故云乐念。

  二者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蜜故。四者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上信乐念真如则内因殊胜,此信三宝则信外缘增胜,以因缘俱胜故,常乐常念心心不忘,则内外交熏,故令信心速得成就,以显前退堕者因缘俱劣故也!故末法修行舍此因缘无能发起正信矣!

  修行有五门能成此信,云何为五?一者施门、二者戒门、三者忍门、四者进门、五者止观门。

  上四信心总是发起之因,修此五门乃助成之缘;前治宝喻有多方便,故此四信五门总该万行,故特明之,前称性修,此是专修。

  云何修行施门?若见一切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以自舍悭贪令彼欢喜;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畏;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能解方便为说;不应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故。

责任编辑: 谭雪叶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