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大乘起信论》直解

2012-12-12 11:11  来源:大公网

  六、 七以得决定信,故信佛境界,离忧不怯。八离我忘人,故不为他恼。九烦恼减损,故不乐世间。十寂尔忘缘,故不为外动。六尘独言音声者-以入定时五根俱闭,唯耳根虚通,故音声易动;今言不动,所谓入流亡所也!

  上修止竟,下修观-

  复次,若人唯修于止则心沉没,或起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修观。

  心沉没者-以向真如,专于趣寂故。心易沉没,故有二失-一者懈怠不修则失自利,故下法相观以治之、精进观以成之。远离大悲则失利他,下大悲观以治之、大愿观以成之。

  修习观者-当观一切世间有为之法无得久停,须臾变坏;

  观行有四-初法相、二大悲、三大愿、四精进。初法相中四-此初无常观也!

  一切心行念念生灭以是故苦;

  此苦观也!

  应观过去所念诸法恍惚如梦、应观现在所念诸法犹如电光、应观未来所念诸法犹如于云忽尔而起;

  此无我观也!过去无体难追,现在刹那不住,未来本无积聚,但缘集忽有,不从十方来。

  应观世间一切有身悉皆不净,种种秽污无一可乐。

  此不净观也!上四观除四颠倒可知,上法相观竟。

  如是当念一切众生从无始世来皆因无明所熏习故,令心生灭,已受一切身心大苦,现在即有无量逼迫,未来所苦亦无分齐,难舍难离而不觉知,众生如是甚为可愍!

  此大悲观也!以不知苦,故无厌苦之心,故苦亦无限,此可愍也!非深悲莫救。

  作此思稚,即应勇猛立大誓愿:愿令我心离分别故,遍于十方修行一切诸善功德,尽其未来以无量方便救拔一切苦恼众生,令得涅槃第一义乐!

  此大愿观也!思惟同体,故誓救拔。离分别-同体也!尽未来-长时心也!救拔一切-广大心也!得涅槃-第一心也!

  以起如是愿故,于一切时一切处,所有众善随已堪能不舍修学,心无懈怠,

  此精进观也!

  唯除坐时专念于止;若余一切悉当观察应作不应作,若行、若住、若卧、若起皆应止观俱行;所谓虽念诸法自性不生而复即念因缘和合,善恶之业、苦乐等报不失不坏,虽念因缘善恶业报而亦即念性不可得。

  此教四仪止观双行也!虽念诸法自性不生-止也!即观善恶因缘业果不坏,故广修诸善摄化众生-即止之观也!虽念因缘业报-观也!即念性不可得-即观之止也!以此故居空而不舍万行,涉有而一性湛然,是谓止观双修。

  若修止者,对治凡夫住著世间,能舍二乘怯弱之见;若修观者,对治二乘不起大悲狭劣心过,远离凡夫不修善根;以此义故,是止观二门共相助成不相舍离,若止观不具则无能入菩提之道。

  此约对治以明止观也!由凡夫贪著世间、二乘怖畏生死,故示即观之止,令凡夫知世无常则不著世间,二乘知本真常故不怖生死;故云对治凡夫住著世间,能舍二乘怯弱之见。此即观之止治二过也!若修即止之观,则治二乘狭劣之心令起大悲,亦治凡夫离贪著心,知世无常,勤修众善;故云对治二乘不起大悲、远离凡夫不修善根二过也!以是下,结止观俱行共相助成,以凡夫能厌世间,故勤修众善;二乘不怖生死,故能起大悲;此止观相助,故能不住生死涅槃,方能直趣菩提,此双运之益也!

  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此为劣机示防退方便也!谓初学众生未得正信,内心既劣、外缺胜缘,故惧退失,故如来设胜方便摄护其心,谓专意念佛求生净土,以依佛保护也!即如念阿弥陀佛得生西方,居不退地,是其行也!然净土不退约有三位-一者如莲华未开,信行未满,此但约处无退缘,故名不退。二者华开见佛,当信位满足,分见法身,住正定聚,乃真不退也!三者三贤位满得入初地,证遍满法身,生无边佛土,此当后位也!

责任编辑: 谭雪叶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