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窟、藻井与莲花 佛窟的藻井从汉代兴起为平基藻井,到南北朝时,装饰主题以莲花和飞天为主。如山西大同云岗石窟表现北魏建筑风格的四个藻并图案,除一个为飞天图案外,其他三个都与莲花有关。一个为莲花与飞天两者构成的图案,另两个都是莲花图案。莲花花心正圆,外二重大莲瓣,大莲瓣外各有一重小莲瓣夹在大莲瓣之间,构图雄浑,造型古朴。第九窟后宫明窗顶部飞天中的莲花,手法苍劲古朴,线条精炼;河北邯郸市南北响堂山北齐时期(550~577年)石窟窟前廊柱的柱脚以莲瓣包饰四角,柱头饰以覆莲,柱身中段束以仰覆莲花。唐代龙门石窟大卢舍那佛背光中的莲花,雄浑丰丽。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中国北周时期(535―557年)观音菩萨法像上的荷花,雕刻更是极为精美,整朵莲花是盛开状,花瓣线条分明,刻画细腻,尤如出水芙蓉,栩栩如生,上立观音,四狮子蹲坐四隅拱卫,观音左执莲蓬,右手下垂,首微向前伸,腰微转侧,秀媚之中隐有刚强之意。莲花与造像衔接巧妙精美绝伦,莲花雕刻规模、气势最为宏大当推莲花洞中的莲花,其直径大有丈余。整个洞顶以莲花为宝盖,花心正圆,上生莲子,外有一轮莲瓣,莲瓣间夹着小莲瓣,观花态饱满丰润,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北魏时期(386~534年)洞窟里藻井图案以莲花为构图中心是很普遍的现象,而像莲花洞整个藻井如此硕大的以高浮雕莲花图案为主体的做法,却是罕见的,整个藻井雕饰,分为高低四个层次;最凸出的是中间的莲蓬;其次是尖部微翘中间微凹的双重花瓣,娇嫩、光洁而富有生命力;花瓣之外是荷花状的大圆盘,沿圆盘周边到一圈密密的卷曲阳纹,像闪闪滚动的露珠雨滴;是装饰性与真实感高度的结合;最外一周是浮雕的六躯虚空飞舞的供养天。通常精雕细刻的藻井、背光等,都基本上是作为烘托主像,为渲染洞窟气氛而出现的,而莲花洞的藻井图案,除了有力地发挥烘托、渲染作用外,还增添了莲花洞与众不同的景观,其本身也具有较高的独特欣赏价值。万佛洞的主佛坐于八角形束腰莲花座上,主像背后雕有52枝莲花,借以表现阿弥陀佛52身。宾阳洞高约10米的钟形洞顶上,刻有清凉的两朵重瓣莲花大图案和翩翩起舞的飞天神像。宾阳洞中佛像背光是由圆形的头光和莲瓣形的(过去习惯上称为“舟形”)的举身光构成。其他面上刻有众多莲花纹和龟甲纹,甚为壮观。药方洞内有八角莲柱;奉先寺那尊卢舍那大佛结脚跌坐在双重莲瓣的八角形须弥座上;敦煌石窟和云岗石窟的石壁与佛座均有大量的莲花图案;四川大足的石刻中,有一尊观音,身披璎珞,头戴花冠,足踏莲花,雍容自如,意态娴雅。在北京雍和宫和西藏大昭寺等藏传佛教寺院中亦有不少莲花图案。炳灵寺石窟中第169窟主像阿弥陀佛结跏跌坐禅定像,高140多厘米,坐莲花座上,手执莲蒂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