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与中国佛教文化

2012-11-22 09:36  来源:慧日增辉

  (八)佛像、佛画与莲花

  佛像可称为“莲像”。绝大多数的佛和菩萨都是端坐在莲花座上,西藏日喀则札什伦布寺的一尊弥勒(强巴)铜佛净高2.24米,铜莲座高达3.8米,堪称是世界最大的弥勒铜佛和莲座。莲花不仅给佛和菩萨作座,还可作菩萨的帽子。如安徽九华山供养的地藏王菩萨就是头戴莲花。武昌莲溪寺出土的立佛的鎏金铜带饰上浮雕一佛,赤脚站在莲台上,莲台又向左右各伸出莲花一朵,表现形式的造型似来自印度。其衣纹又是唐代“曹衣出水” 的体现。

  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画像都是在莲花座上,手持莲花;画师们随意写画的菩萨中还有“莲花菩萨”“玩莲菩萨”等。罗汉像中也有画师经意绘作的“玩莲罗汉”;还有密宗修行时所供奉的曼陀罗画的佛像画。其形式或方或圆。在其中央莲台上画一佛像或一菩萨像作为本尊,上下左右四方以及四隅各画一菩萨像,位于周围八个莲瓣上各有一像,形成一朵俯视的莲花。在故事图类中有“东林莲花图”等。

  石窟壁画多以莲花形象为主题。尤其在丝绸之路石窟壁画中莲花形象表现出千姿百态,分别装饰在壁画、边饰、藻井、龛楣和佛像莲花座上。其中有以花头为单体的;有花茎叶同时表现的折枝形;也有以莲花为中心组成一定纹样的装饰图案。纵观历代这些莲花形象,写意传神笔简意长,造型不一,风格各异,发展形成为一个完整的莲花形象系列,反映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貌。如隋代的石窟艺术中的莲花形象渐趋于写实,由早期的质朴拙重转向婉雅俊逸,颇有南朝士大夫“秀骨清像”的遗风。唐代更重写实,初具退晕设色方法。丝路石窟艺术已从对来世幻想、祈求,转向对世俗生活的描写和对人世天堂的歌颂。象征佛教教义的莲花,也脱去扑朔迷离形象,成为现实生活的写照。莲花茎干由扭曲虚幻变为“中通外直”,婷婷玉立;叶由抽象变态变为“碧叶如规”、荡风流雾;整个形象成为夏日红莲吐秀、碧叶舒英了。这与唐代美术专科花鸟派形成一定高潮有关,也是唐代经济文化发达的反映。元代如甘肃安西县榆林窟中壁画中的莲花,茎核细弱,花瓣尖瘦,显然失去了唐代丰润饱满风骨,反映了衰落时期的艺术风格。

  丝绸之路上的石窟壁画中的莲花形象,比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画中的莲花形象,更加纯净、丰富多彩、斑斓纷呈、完美生动。中国石窟壁画中莲花作为艺术形象所表现的气质、品格与造型手法,都反映着浓厚的民族情感与鲜明的民族面貌。地处丝路西端的克孜尔石窟,反映龟兹民族的文化面貌,其莲花的数量与水平,均不及敦煌莫高窟。就敦煌各个时期受汉文化的影响不同,也有不同面貌。  

关键字: 莲花 佛教 菩萨
责任编辑: 谭雪叶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