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莲华从口发

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 第二季第十八期

  本期主讲:《六祖坛经》

  主讲人:文化学者韩望喜

  六祖坛经 机缘第七 

   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  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  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  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  莲华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富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闇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牦牛爱尾。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  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  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即正  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  长御白牛车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

  相关故事

  \

  唤院主

  沩山灵佑禅师一日叫唤院主,院主遂来,沩山说:“我叫的是院主,你来做什么?”院主无言以对。

  院主是寺院中的职称。规模较大的寺院内分几个院或部门,如东院、西院等等,各有负责人,称为院主。另一种情况是本寺之外的分院,比如法鼓山是本寺,有许多道场分布在其他县市,当地的负责人也叫院主。

  沩山灵佑禅师当时在沩山,他一喊“院主”,该道场的负责人就来了。沩山说:“我叫的是院主,你来做什么?”从院主的立场看,他并没有错,听到方丈和尚叫唤,当然要来。但是沩山想在他心无防备的情况下给他当头一棒,帮助他对悟境的体验得到一点刺激:1.院主不一定就是你,你不一定就是院主;2.我叫的是院主,你认为你跟院主是同一个东西吗?3.院主只是个名词,你是那个名词吗?院主尚未开悟,想不透沩山为什么丢给他这么一句话,所以无言以对。

  如果当时你是院主,听到沩山叫唤,你去是不去?会不会应答?可能性有两个。第一,如果你正值用功得力或已开悟,可以不予理睬,甚至可用没头没脑的一个动作或不合逻辑的一句话让沩山了解你,为你勘验。第二,你可能像公案中的院主,跑去等待吩咐。

  对禅门之外、不准备开悟的人,这个公案也有意义。一般人很容易把职称或姓名跟自我身心的价值联想在一起,然后围绕着这个名字、职称和自我身心,一个非常坚固的自我中心就产生了。其实,自我、职称和姓名都是假的,不是绝对不变的。有人赞叹你这位院主,你会眉飞色舞,其实别人所唤的字眼是院主而已,你高兴什么?有人批评、咒骂你的名字,你会气急败坏,其实你的名字何尝是你?可见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的身心结合之后,其所产生的联想和烦恼不知凡几。

  自己的身心就是自己吗?昨天的身心跟今天的一样吗?昨天的身心被赞美、被批评,今天的身心并未受同样待遇,可是我们却往往一厢情愿认定这个身心价值。身心经常在变动、在变化,有不同的段落和过程,若能了解到这个程度,会脚踏实地,以不断的努力发挥并成长自我。过去、未来、名位、职称都与自己无关,过得积极、快乐又自在。

责任编辑:binbin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