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大公网·盛世菩提 > 现场声音 > 正文

热闻

  • 图片

楼宇烈:佛教在印度衰落的原因

到了12世纪末、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本土就被消除了。因为是这样的背景,佛教不是印度文化的主流,而是异端,所以它是被排除的。

\
2013年8月28日,国学大师楼宇烈教授做客大公网

  2013年8月28日,国学大师楼宇烈教授做客大公网畅谈佛教文化。楼老师谈到,总的来讲,佛教跟印度的主流文化思想是有冲突和格格不入的。那么婆罗门教是强调人要依靠神,人的一切都由神来决定。那么佛教强调由自己来。也可以说,一个是强调他力的解脱,一个是强调自力的解脱,佛教就是自力的解脱,所以佛教是要靠自己的作为去认识我们的人生,认识我们的生命,超越我们的生命,超越我们的人生,它是一个自力解脱的。佛教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面诞生、生存,它也不断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它内部也在不断地变化。在佛教的发展的过程中间,一步一步变化,慢慢地发展到最后,就产生了我们常常讲的密教——比较强调秘密的,神秘的。这样一来,它自身原来所具有的特色,慢慢开始在消退。再加上当时印度还受到其他宗教的冲击,比如说,现在印度的锡克教,也就是伊斯兰文化背景下面的宗教的冲击。所以到了12世纪末、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本土就被消除了。因为是这样的背景,佛教不是印度文化的主流,而是异端,所以它是被排除的。

  楼宇烈教授:所以佛教在印度这个文化环境中间,应该说它是一种异端,就是跟正统的、主流的是不一样的,是对立的甚至于,属于异端。所以它就不断地受到包括婆罗门教在内的其他的各种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在阿育王时代,佛教曾经一度成为印度全境的很重要的一个流派,而且阿育王是提倡佛教,所以佛教好像成了印度的国教似的,其实从根本上来讲也不属于,但是在那个时期它的影响确实是很大的,而且影响周边的国家——随着阿育王的所到,就散布佛教的影响。

  总的来讲,佛教跟印度的主流文化思想是有冲突和格格不入的。那么婆罗门教是强调人要依靠神,人的一切都由神来决定。那么佛教强调由自己来。也可以说,一个是强调他力的解脱,一个是强调自力的解脱,佛教就是自力的解脱,所以佛教是要靠自己的作为去认识我们的人生,认识我们的生命,超越我们的生命,超越我们的人生,它是一个自力解脱的。

  解脱什么呢?解脱生死、超越轮回。因为婆罗门教的教义里面就讲,一个生命结束了以后,它还可以再一次来到这个世界上,这就是我们常常讲的轮回。那么佛教也需要对这个轮回做出解释:这个轮回——命运的变化、改变,是由你自己的业力所造成的,但是佛教追求的最终目标,恰恰是要了却生死,超越轮回。因为在生死轮回中,人们的生命中间的各种苦难是永远无法完全消除的,所以只有解脱了生死、超越了轮回,没有生,也就没有死,也就没有烦恼和痛苦。

  佛教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面诞生、生存,它也不断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它内部也在不断地变化。在佛教的发展的过程中间,一步一步变化,慢慢地发展到最后,就产生了我们常常讲的密教——比较强调秘密的,神秘的。这样一来,它自身原来所具有的特色,慢慢开始在消退。再加上当时印度还受到其他宗教的冲击,比如说,现在印度的锡克教,也就是伊斯兰文化背景下面的宗教的冲击。所以到了12世纪末、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本土就被消除了。因为是这样的背景,佛教不是印度文化的主流,而是异端,所以它是被排除的。后来佛教接触了一些外来的东西后,也开始有了对于佛、菩萨的外力信仰,其实佛、菩萨都在心中,应该到心中去找。后来的发展中也出现把佛、菩萨人格化,靠一种外在的救助的力量。所以它就和印度主流宗教婆罗门教后期发展出来的印度教差不多了,也可以说它自己独立存在的意义就不是那么大了,所以它自然地就消亡、被淘汰了。

  • 责任编辑:储外明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