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有时候在想,看您的性格,非常开放、开朗,您怎么会走上佛学研究这个非常枯燥无味的道路。
李四龙:实际上哲学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仅是有严谨的一面,也有很幽默、很随顺世间的一面,所以我当年本科的时候在复旦大学学的是科技哲学,研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但是,平时兴趣是在基督教方面,对基督教神学很有兴趣。毕业以后,发现对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也根据到好像总觉得隔了一层,所以这就困惑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对自己的文化不太了解呢,所以在1992年我下定决心,要到北京大学去学一学中国哲学。所以那一年考试,但是,楼宇烈先生他那个时候只招佛教的专业,所以我就上了佛教哲学,我说那也挺好,因为儒释道里面,佛教是最需要有人引领的,名相太多。
主持人:您是被逼入佛门呐!
李四龙:对,所以,这一走就走了20多年,从1993年开始跟楼老师学佛教,到现在20多年了。
主持人:您是研究佛教的,因为哲学研究的时候都有一个基础问题,您研究佛教20多年,您认为佛教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李四龙:实际上佛教的关注面很多,理论也很复杂,我有的时候经常讲,若论宗教里的哲学成分来说,佛教的哲学因素、哲学内涵可能是最丰富的。有很多道理真的是非常深奥,很多的逻辑推理也非常的复杂,但是归根到底实际上就是两个字“观心”。对自己内心的观察。那么这个关心,实际上,再进一步来讲,就是要你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关注,让你去珍惜自己的生命,让你去珍惜别人的生命,将心比心。所以生命是佛教的一个核心主题。
主持人:但是我个人感觉,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上能上天、下能入海,几乎是无所不能了,已经是。所以,现在人们对宗教的精神和哲学智慧的关注越来越少,越来越淡薄,您觉得这个问题我们整个社会应该怎么去处理?
李四龙:实际上这里面就涉及到宗教和科学的关系问题,在过去的两、三百年里面,整体上来说,是科学高歌猛进,宗教逐渐淡出,这就所谓的世俗化过程,因为科学给大家带来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慢慢地,人觉得自己很有能耐,无所不能,上天入地。但是现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人类突然开始意识到,科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所以这个时代又开始在反思科学的局限和科学的价值。科学给人类的,并不完全一定是正面的,有很多时候,也是负面的。比如说环境的破坏,那实际上是很多因素是因为科学开发造成的,包括现在食品的安全问题,那很多因素是因为我们掌握了很多化学物品,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恐怕这些食品还不会那么不安全,更大的像核武器、生化武器,那更不用说了,所以现在大家慢慢意识到,怎么去更好的利用科学。那么这就是回归人心的问题,科学家也有伦理的问题。
主持人:但是有一个感觉,科学给人类带来了这种方便也好,这种享受也好,是实实在在的。这种宗教的精神,还有这些智慧,它对人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
李四龙:是。
主持人:这两个非常现实的对比,是不是就造成哲学的落后?
李四龙:实际上,科学就不断地在开发我们人类的潜能。宗教实际上希望我们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望。我们的苦恼在什么地方,就是有的时候欲望太多,对佛教来讲,经常说一句话“欲为苦本”,欲望是我们痛苦的根源。苦海无边来自于什么,来自于人心的欲望。所以现在处理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是继续要发挥科技的作用,满足大家的一些生活的需要,但是另一方面,现在确实也该到了节俭,到了返璞归真的时候。
主持人:那就是说倡导心灵的回归、宗教精神的回归。
李四龙:对,科技在发展,人心的欲望不断膨胀,那最后我们会把我们整个家园给毁坏的。
主持人:因为现在的社会的一个主题就是关注发展,前两天博鳌亚洲论坛,世界上关注亚洲发展的一个论坛,它首次设了宗教分论坛,这不是我们社会的一个进步?
李四龙:可以这么讲,在我们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突然意识到,经济建设本身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的环境问题,我们的安全问题,我们人心的情绪问题……经济建设了,社会发展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同步发展的。所以这个时候引起的社会上的一些情绪,我们不可忽视。有的人过好了,但是有的人跟别人一比较,他又有怨气了,所以就要用宗教的力量去化解。
主持人:现在虽然说宗教精神离大家生活很远,但是,上层来说,你是看到了宗教精神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李四龙:上层怎么理解,我不是很清楚,哈哈。
主持人:以前的时候博鳌论坛,宗教代表基本上来说只是一个点缀而已,但是这一次,独立的做一个分论坛,不仅是中国政府,而且是亚洲政府重视的一个共识。
李四龙:是。实际上就是说,人类不管在哪个地方,他都需要一种超越,你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的满足上,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的满足上,那我们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主持人:对,所以有时候这个生命需要做加法,有时候需要做减法。
李四龙:对。
主持人:那么宗教是教我们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李四龙:我觉得宗教是教大家做减法的,最有名的老子的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乃至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