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佛教在西方社会生根发芽

  主持人:李老师,最近我看你出了一本新书——《亚洲佛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转型》。

  李四龙:对。

  主持人:对佛学的著作,我又想起了方东美老师的一个典故,当时方东美在台湾大学开哲学讲座,刚开的时候,一个小教室坐不下,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人。这时候很多同学建议说,我们换一个大教室开,方便大家来听。方东美淡然一笑说,不用担心,大凡哲学讲座,都是刚开始的时候人山人海,两周以后就寥寥无几了。

  李四龙:我深有同感,哈哈。

  主持人:鲁迅先生有一句口头禅,“凡事总是研究才会明白”,我想李老师对美国佛教的研究,就是亚洲佛教的传播和转型研究,肯定明白了很多道理。能不能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您这本书,您个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李四龙:我这本书实际上主要想站在一个亚洲人的角度去看我们的佛教怎么在一个基督教文明背景里去传播。那么,佛教到了美国之后,应该说它的发展道路是挺曲折的,一开始基本上就没人关注。

  主持人:对,文明不一样。

  李四龙:文明不一样,没人关注,很艰难,实际上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佛教徒在美国,在人口统计学上,才实现了人的零的突破,就是说开始达到百分之0.1,那个时候统计出来的结果,大概有二三十万佛教徒。现在大概发展到1%的样子,所以过去的几十年里面,应该说从零的突破到1%,这个进步也蛮大,所以这样我们看到佛教在美国社会还比较活跃。

  主持人:是不是主要是华裔?

  李四龙:所以我们现在看美国的佛教徒到底是一个什么构成,我们总体上来讲我们称之为是移民佛教。它是移民居多,主要来自于亚裔,也不仅仅是华裔。这里面大家注意,日本人也很活跃, 那么还有泰国、斯里兰卡、还有越南,人也不少。那么,现在韩国佛教徒也很活跃,当然包括我们海峡两岸的佛教徒,尤其是在七十年代以后,台湾地区的大师经常到美国去弘法。

  主持人:对,我想起来在解放前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香港有一个叫华南佛学院,大概招了两届,大部分的学生都到了美国、加拿大。

  李四龙:是,没错。后来到五六十年代他们就去了,就播下了我们中国佛教在美国传播的第一批种子。

  主持人:亚洲佛教在美国的传播有哪些典型的特点?

  李四龙:亚洲佛教在美国传播,首先,信徒主要是移民,在侨民中间流传。那么这是,这个人数大概占到美国佛教的70%-80%。所以,这基本上就是我们的法师,在那边满足我们移民的一些宗教需要,特别是传统的那种经忏、超度,那都是比较传统的,当然也满足大家打坐、念佛这些需求,那么这是比较传统。那么现在的新移民,是面对尤其是台湾地区过去的人间佛教,它实际上有一个人际关系网络在里面,所以,很受我们新移民的欢迎,给他们很多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包括我本人在美国的时候,发现到咱们比如说我们佛光山一些道场去,你就可以结识很多朋友。然后,从他们那边看到很多佛教的一种新气象,跟传统不太一样的那种做法,你觉得很欢喜。所以有很多的变化。

  主持人:美国佛教对佛教三大语系有没有偏重?

  李四龙:目前来看,以我的观察,三大语系总体还是汉传佛教影响最大。因为美国的佛教最初接受的主要是日本佛教,有很多日本人移民到旧金山、加州,所以他们开了不少道场,尤其是出现一个重要人物铃木大拙。

  主持人:对。

  李四龙:所以他很能写,他的书很受欢迎,在书架上,在书店里面往往是一排一排放着铃木大拙的书,所以这对于美国人影响非常大。在美国六十年代是一个佛教狂飙突进的年代,那么很多激进的青年,我们现在所谓的愤青,他们那个时候叫垮掉的一代,主在读铃木大拙的书,所以这使得汉传佛教在美国影响还是最大的。这些年,藏传佛教应该说也有相当快速的发展,主要是引导大家禅修。所以,藏传佛教的一些禅修中心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南传佛教现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平稳,影响不是最大,但也有这么一个厚积薄发的趋势。

  主持人:那你觉得佛教在美国的发展,未来的前景如何?

  李四龙:未来前景我是觉得,整体的结构可能还不会调整,还是以亚洲移民佛教为主体。但是,这个移民佛教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一个趋势是它和亚洲佛教团体的联络会越来越紧密,技术手段可以提供这种可能性,尤其是在基金方面会得到更多的亚洲的支持。但另外一方面,他们这些美国的亚裔佛教团体,会更加强调自己的特色,它要用来自于亚洲的资金、信众的力量来培养它在美国的独特性,他需要发展和创新。这是我想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尤其是十年、二十年可能会比较明显的一个趋势。

  但是,另一方面就是说,有一个很大的变数——美国的人口结构,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面,可能拉美裔美国人会占美国人口的主体。所以,佛教在美国到底发达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不能拉住拉美裔信徒,如果这个人数上去了,佛教在美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就可能会得到根本的改变。那么在欧裔的佛教徒中间,可能变化不会很大,事实上,据我个人的观察,美国社会也在走向保守,那就意味着它传统的西方宗教这种价值观会抬头,反而对东方的宗教会有更多的兴趣,但它未必就会接受。兴趣越来越浓,但是排斥可能也会越来越明显。

  主持人:因为我是感觉美国人的做事风格,其实跟我们的佛教的圆融精神应该说还是有差距的。

  李四龙:是。

  主持人:因为佛教崇尚圆融、和谐、和合精神。

  李四龙:对。

  主持人:但是,从美国崛起之后,美国人行事都是比较强势的,比如是世界一元结构是美国的发展目标。

  李四龙:反正美国给我的印象,它对内对外经常是两条标准。国际外交和它的国内政治有的时候不完全一样,所以国内总体上还算比较和谐,所以我在跟美国的一些佛教团体打交道,会发现,他们那里也一个很鲜明的特色,推崇宗教对话。而且这个宗教对话不像我们这边讨论是很理论化,很学术化,它那边完全是生活化的,所谓的宗教对话就是说,我们一个地区里面有很多宗教,有佛教,有基督教,有伊斯兰叫,还有摩门教,佛教里面还有很多的教派,我们这个街区的宗教团体我们坐在一块,讨论一下,最近街区里面法的一些事,我们能不能帮个忙。有一次在那个万佛城,我正好碰到恒实法师跟我说明天有个会议。我说啥会,明天有一孤寡老人,我们几个宗教团体想搞一个方案,怎么去照顾他。所以他们是以这种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去宗教对话,所以这个也有它的和谐的一面,某种程度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主持人:对内还是相当开放。

  李四龙:对,这是美国社会的活力。

  主持人:宗教的发展是在一个非常开放的环境里,影响非常好的。

  李四龙:对。

责任编辑:小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