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康活佛的讲述让记者深刻地感受到,真正的活佛不是高端会所里的“活佛”,不是民宅改建的佛堂里的“活佛”,真正的活佛在乡间,在民间,在寺庙里。据国家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士介绍,全国共有藏传佛教寺庙3500座左右。2014年10月,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分赴西北、西南,感受藏传佛教寺庙里的真实氛围。
“一座‘学问寺’就是一所宗教大学”
从地理上看,藏传佛教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呈半月形地带。其中,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播意味着藏传佛教走出了西藏、四川、甘肃、青海、云南五省区“藏区”“藏族”范围,成为蒙古族同胞普遍信仰的宗教。
2006年,14岁的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人阿拉木斯坐床,成为内蒙古最大的格鲁派寺庙五当召的第八世洞阔尔活佛。200多年来,历代洞阔尔活佛都以研究和教授时轮学部的天文、历法、数学和占卜而在藏传佛教界独树一帜。如今,八世洞阔尔活佛在甘肃的拉卜楞寺学习,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至八月初一返回五当召,主持一年一度的法会。“法会期间,活佛和全寺喇嘛在最大的苏古沁殿里诵经,昼夜不停。数以万计的牧民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朝拜、磕头、布施。”五当召讲解员格日勒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国庆长假期间,年轻的活佛虽然不在五当召,但这里还是来了不少信众和游客。上午,人们一拨拨拥进来,烧香拜佛四处喧嚣。到了下午,顿时清净了。一名20来岁的年轻喇嘛闲适地坐在大殿门口,见到有人来,就从经书上抬起头,验票。一名中年喇嘛走过来问:“今天没人在殿里拍照吧?”年轻喇嘛愉快地回答:“没有。”他这一天的职责有两个:不让游客逃票进殿,阻止游客在殿内拍照。
“游客多了,才把喇嘛调到各个大殿门口。平时,他们在后面的佛学院上课、学习。藏传佛教有一些‘学问寺’,专门承担教育僧人、研究典籍的任务。五当召就是一座有名的‘学问寺’,实际上相当于我们内蒙古地区一所宗教大学。”格日勒一边和熟悉的喇嘛打招呼,一边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介绍道。
“学问寺”的生活与记者在其他寺庙里看到的不一样。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几座大殿周围密布着一百多栋梯形小楼,白墙黑窗,高低错落,点缀在山谷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此修习的60多名喇嘛,就住在这些僧房里。“空余的僧房也会给附近的牧民居住。”格日勒说。
据年长的喇嘛介绍,寺院里有4个“扎仓(藏语,学院、学部的意思)”,每个扎仓有各自使用的殿堂。“时轮扎仓,设于1749年;显教扎仓,设于1835年;密宗扎仓,设于1800年;戒律扎仓,设于1892年。”
学习的过程漫长而严格。年长的喇嘛举例说,假设一名新入寺的僧人只有十来岁,他先会被编入预备班,诵读8种经文。待他表明决心、愿意深造,才能进入第一个扎仓——设在却依拉殿的显教扎仓,主要学习“五部大论”。“通俗地讲,相当于哲学、逻辑学和基础佛教知识,学习方式主要是学僧之间、学僧和师傅之间互相出题辩论。这个阶段需要15到20年。最后,学僧被召集到却依拉殿前的辩经台辩经,合格就算‘毕业’,能获得‘格西’学位,就是‘善知识’的意思。”
第二个阶段是以洞阔尔殿为殿堂的时轮扎仓。在这里,学僧除了修习佛法,还学习数学、天文、历法、占卜等。“学期10到15年,‘毕业’后可获得‘却尔吉’称号,就是法师的意思。”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戒律扎仓学习9年。这是别的“学问寺”少见的一个学部。所谓戒律,指的是格鲁派的“善规”,包括不偷窃、不杀生、不妄语、不喝酒、不结婚。在藏传佛教的宁玛、噶举、萨迦、噶当、格鲁五大教派中,格鲁派是戒律较严的一支,它也因此后来居上,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一支。此后,喇嘛便进入第四个扎仓——以阿会拉桑殿为主要殿堂的密宗扎仓,这里除了密宗经典,还能学习医学知识,学期7到10年。
在年长喇嘛的娓娓介绍中,记者估算了一下,学完4个学部的内容至少要40年,十余岁小僧人学成已过半百之年。年长的喇嘛微笑道:“这是天资聪颖又勤奋刻苦的。有的成绩平平,也许一生都待在第一个学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