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菩提路上 > 佛教文化 > 正文

热闻

  • 图片

传统文化高峰交流 儒释道世纪对话

2013-07-05 09:36:17  来源:大公网佛教

  林安梧:是这样的,在东方宗教和西方宗教,的确是在整个构成、整个性质上不太一样。我们的经典基本上是交谈性的经典,不管儒、道、佛,它不是个“启示”的经典。所以他最后所信仰的终极对象,就以Paul Tillich所说的“终极关怀”来讲的话,宗教是个终极关怀。我们最后所说的用“道”这个字眼去说它,这个道就是我刚才所说的“道通为一”,“教出多门”,我们是因道而立教,他们是立教而宣道,这一点不同。

  我最喜欢举一个有趣的日常器物为例,我们是用筷子吃饭,西方用叉子吃饭,筷子吃饭跟叉子吃饭有学问。把它翻译成哲学语就是:筷子是主体,通过这个中介者连接到客体,关联在这块,而且是它必须构成一个整体达到平衡跟和谐,你才能举起这个客体,这是我们东方里面的。西方用刀叉,主体通过中介强力侵入客体、控制客体,这个不同,这里代表两个倾向。

  西方所使用的语言是强势语言形态,我们基本上是弱势语言形态。就像刚才学诚法师提到的,我们的沟通要从“可说”进到“不可说”,从“有”进入“无”,从“有”进到“真空”,最后回到“空”。所以在我们的文化传统谈到儒道佛,讲到“和而不同”这些互动,就很有意思。所以在这里以儒家来讲的话很强调“述而不作”,其实不止儒家述而不作,道也是,佛也是。它是一个传统的延续、转化的发展。它比较不是抓住某一个话语,作一个题,经过一个所谓论辩的过程带来新的发展,它里面有一个诠释的发展,诠释、转化、创造、发展。述而不作,其实是以述为作,这样一步一步发展。

  而谈到儒道佛在这里其实它很有意思的,其实在修养功夫论上它也有相关联,但它也有重点。刚刚大家都提到了,儒家强调自觉,觉性,当然儒家也有其他。道家讲自然,道法自然。佛教强调缘起性空,一切放下、自在。基本上是这三个字,一个自觉、一个自然、一个自在。那怎样自觉呢?他强调这个“敬”,诚敬的敬,敬而无妄,不虚妄,很真实的;道家也谈“静”,宁静的静,宁静致远这个静;佛教也讲“净”,是净而无染,干净的净。所以是同样三个Jing字,用现在普通话国语念是接近的,当然用闽南话、广东话会稍微区别一下,因为古音韵里会复杂一点。

  林安梧:我很同意刚才主持人的一个提法,就是我们现在谈这个汇通,谈三教的合一,我不主张它叫同源,因为它是不同源,儒道讲同源,佛教不同源嘛,他毕竟从印度来的。讲同源,因为明代中叶也有谈三代同源,三教统论,这个同源是在理上说的同源,在道上说的同源,不是时间的同源,也不是空间的同源,所以那个差异性一定要保持的。因为差异性的维系、保持,是人类进到二十一世纪的现在,特别在现代化之后是很重要。现代化之后,我们必须对现代性的普同性、一致性,提出一些批评,而具有这些批评能力的,在我们古老的三教传统里基本上是有的。我今天代表儒家立场来说,但是我基本上也认同道跟佛,还有其它宗教,特别我常跟很多朋友说,这十多年来,使我受益良多的是来自于道跟佛。儒家谈自觉,这个觉性必须回到天地,道教最强调“天地”了。佛教讲缘起性空,你要放下,你要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觉性如何可能啊,另外的觉,就是你要能放下,所以它有它的汇通处。

  我们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是个汇通,这个汇通当然是个起点。大会主办单位很会挑,天时地利人和,它先挑人和处为起点。论天时、地利,我想,澳门真的不算是特别好的地方了,大家一定会这么说。但是从“人和”作为起点,才有所谓汇通。人跟大自然,跟自然之道不同的地方,人参与天地之造化,他参与以后是要维系这个常道的。自然之常呢?道教讲:“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这个常很重要。但不是说任它自然就可以,是人参与以后,达到第二度的和谐。这个部分一步一步来,今天这样一个发展,在我们华人社会里面,其实一千多年已经发展过好几个高度,只是现在到了新的年代。

  佛教里,你看佛经,翻译成多少汉字的佛经了?几乎都翻了。但是,佛教的高僧,即使读再多的经书,包括玄奘,还是同意要依法不依人。依据佛法,不是依据人。依义不依语,依据的是义理,不是依据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你依据的是究竟了义的,不是依据不究竟了义的。所以它基本上到最后,原原本本的东方佛的出世,诞生了《六祖坛经》,这时候不再是“如是我闻”了,他有一个新的发展。我觉得这个是华人的,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成就,也是儒,道,佛的一个发展。就儒家来讲,宋明理学也是儒道佛的一个融通、发展。在台湾,我觉得宗教教团各方面也朝这个方面发展。

  这些年来,我们在海峡两岸互动来往,沟通很多。特别是最近这十年来,进步非常的快、非常的好。我就很期待,我们用筷子的精神,有平衡、有和谐、有同等。我想未来华人世界可以成为全世界一个非常好的范例--如何保住多元,又如何能维系同等,维系平衡,在21世纪非常重要。现在我们谈联合国,谈欧盟,老早联合国在中华民族就出现过了,周天子不是联合国总部吗?那不是欧盟吗?所以我在这里顺便呼吁一个跨时间的对话,“我们各个大学多注重我们古老的学问,这古老学问里头隐含了很多现在我们所忽略的。”我们教育系要有教育史,我们政治系要有中国政治史,我们社会系要有中国的社会史。我有一点感触就是,在华人的大学里面,有一些慢慢不见了。一样的,我们宗教里面现在有这么多互动融通。你讲了,孔汉斯他研究了,这方面深入了。像Smith Huston“人的宗教”,对华人宗教也都深入了,这是非常可贵的。所以,今天从这里内部对话,这个内部对话是主持人客气说的,因为它这个内部必然通向外的。就好像儒家谈的“内圣”,它必然通向“外王”。没有一种只有内圣没有外王的内圣,也没有一种只有外王没有内圣的外王,我想它本来是内外通的。教是会通里面,其实最后回到人,但是人要回到天地。我常跟一般年轻朋友说:“这个时代,现代性一直太强调‘我的’,现在要把其中‘的’字去掉,回到‘我’,再把‘我’放回到天地,这个世界就会美好。”我想我们在谈对话,大概比起我们三十年前儒耶对话的时候已经好多了。所以这是一个好的、新的时代,这是一个文明多元互动融通的年代。

责任编辑: 崔容菠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香港在线 中国 国际 军事 社会 言论 教育 图片 访谈 财经 产经 宏观 食品 金融 科技 娱乐 体育 明星 健康 女人 汽车 艺术 佛教 副刊 历史 电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