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佛教频道 > 菩提路上 > 佛教文化 > 正文

热闻

  • 图片

传统文化高峰交流 儒释道世纪对话

2013-07-05 09:36:17  来源:大公网佛教

  儒释道世纪对话(三)

  作为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如何应对新世纪各种局面的挑战?儒家的敬、佛家的净、道家的静--祖宗有这种遗产,我们也有这种智慧在祖宗遗产上再向前走,找到解决个人心性,乃至整个社会如何科学地、正确地对待21世纪挑战问题的办法。儒佛道三家代表皆指出,“坐而论道,不如起而力行”。中华民族性应该是积极入世的,这就是起而力行。

  许嘉璐:当前无论是宗教,还是整体的民族、文明,还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种挑战和冲击。有些人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理想相悖的,比如科技为中心,它就忽视了人文、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然后个人为中心,连家庭的和谐都难以维系。林先生刚才感慨的,有关中国的学问,真正有敬、静、净研究的,在大学里是凤毛麟角。佛道两家,包括丛林,恐怕也躲不开当今社会上浮躁、奢靡与声色。

  作为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如何应对21世纪?用汤因比的话说,他没有看到今天,没有看到新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他的一个基本学说是挑战与应战。我们面临挑战,如何守住自己文化的根?既要借助经济全球化、科技昌盛的部分,我们不能够离开这个浪潮,同时又对它的负面影响,能用儒家的学理、佛家的佛理、道家的道理,正确地剖析,有效地应对。我觉得似乎不是三教本身的事情而已,亦是中华民族昌盛与衰弱的关键。

  林先生说到儒家的敬、佛家的净、道家的静,三个jing。宋明理学特别强调的敬,当然与孔夫子并不违背,比如“吾日三省吾身”,这三省是敬的外在表现。现在谁在三省吾身哪?很少。回到家“三算”--今天又多少进账,股票又跌了,上海股市又跌了,我什么时候清仓。举这个例子来说,恐怕这是我们三家共同的愿望:就是要正确地面对自身的异化问题。这恐怕是全民族要思考的问题,每个人都要思考的。我想听听学诚法师,你们佛家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学诚法师:许委员长的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如何来面对挑战,如何来应战,这就关系到如何对待不同文明。现在常常听到,文明究竟是在进行对抗还是对话。我们提倡和谐,就能够处理好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差别、差异。和谐就是对各种文明、各种宗教的不同的主体的尊重,大家是平等的。

  佛教里边有四悉檀--世界悉檀、对治悉檀、各各为人悉檀、第一义悉檀。其中的世界悉檀,就是在社会上,大家普遍认为的行为规范和学说,佛教也承认这样一种说法。唯独最后的第一义悉檀就不同了,不同于其他的文化、其他的学说。各各为人悉檀和对治悉檀,就是佛陀要对治众生烦恼的一个具体手段,对整个社会来讲,强调的是世界悉檀。从世界悉檀就会落实到每一个人,不管信佛教的人也好,还是不信仰宗教的人也好,都会面临自己生命的本质问题,也就是终极信仰的问题。

  我们人的一生,生活、生存、生命、生死。生死就是把前生跟后世隔开,生活就是我们生命在今生今世存在所表现出的一个形态。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我们人的生命究竟在前生,在后世?它是存在呢,还是不存在?它是以怎么样的一个形式存在?这是宗教所要关心的问题。我们人的行为,以及这个行为的结果,佛教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所感受到的一切的痛苦、快乐,是因为我们过去的行为造成的。过去的行为也有可能是前世、再前世,也有可能是此时此刻的前面。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会引发出痛苦,也会引发出快乐,痛苦的原因是因为造了恶业,快乐的原因是因为造了善业。善跟恶是从人的动机和行为来判断,而不是从结果来判断。世间上很多学说,很多人认为:对我有好处那么就是善,对我不好的就是恶的。佛教则是从人的动机和人的行为来判断。

  佛教的学问是一个生命科学,它是向内的,其他的学说它这个心是朝外的。佛教说,要通过我们自己内在的烦恼的净化,我们的行为才是善。世间上面为什么会发生民族冲突,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等等事情?从本质上讲,去杀人就是满足自己的嗔心;去侵略别的国家、侵吞别人的财物,就是满足自己的贪心;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会给社会引发巨大的痛苦,就是因为痴心、无明。这些从本质上面来讲,都是烦恼的表现。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贪嗔痴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慢慢慢慢大家都回归到自心,这个国家也好、社会也好、人类也好,就会太平、就会和谐,我觉得这是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地方。

责任编辑: 崔容菠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香港在线 中国 国际 军事 社会 言论 教育 图片 访谈 财经 产经 宏观 食品 金融 科技 娱乐 体育 明星 健康 女人 汽车 艺术 佛教 副刊 历史 电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