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虚云老和尚十大弟子:皆对佛教影响深远

\
净慧长老法相 (图片来源:资料图)

  【六】、净慧和尚

  净慧和尚(1933~至今),湖北新洲籍。年十五,至武昌三佛寺剃度。1951年,慕名至广东云门礼拜虚老为师受戒。虚老并未立即答应师受戒之事,而予他一把锄头、六斤花生种子去开垦一亩荒地。经过一段时间考察,虚老方允师在云门受比丘戒。后又蒙虚老慈悲,留为侍者,言传身教,并与法兄佛源和尚等同嗣云门宗法,虚老赐名妙宗,为云门宗第十三世法脉传人,表信偈云:

  妙宗开化佛悲怀,道济苍生法界宽。

  净戒严持崇胜德,慧命相传般若灯。(52)

  后又承虚老临济宗法,名本宗,为临济宗第四十四世法脉传人,表信偈云:

  当年二祖为心宗,求法忘躯立雪中。

  子志若能继先德,芳名千载自流通。(53)

  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由虚老勉励报考,师成为该院第一届学僧,并任班长。

  1962年,师将收集到的虚老遗珍,编成《虚云老和尚法汇续编》。

  文革结束后,师回到北京,任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主编。随后同时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创《禅》刊,任主编;创河北禅学研究所,任所长;创河北佛学院,任院长;历任赵州柏林寺、北京房山云居寺、湖北玉泉寺、四祖寺等名刹方丈,主持重建邢台玉泉寺、湖北老祖寺、芦花庵等道场。每年举办生活禅夏令营,率领广大青年学禅,深有影响。倡导成立河北省佛教慈善功德会,慈善济困之外,还设立多处宏德家园为众多孤苦学龄儿童提供了完备的生活和读书条件。

  师“宗绍云门,法传临济”,为人谦卑,团结、组织协调、教化能力很强,所住持的道场既能保持旺盛的禅林古风,又能将弘法事业开展得轰轰烈烈,并于佛教有智慧的宏观战略思维,对教规教务开展多进嘉言(54),为海众所尊仰。

  【七】、圣一和尚

  圣一和尚(1922年~至今),广东新会籍。19岁至香港莲花山礼信求法师座下剃度。1943年,至曹溪南华寺礼于虚老座下受戒。旋任虚老弟子南华寺方丈复仁和尚之衣钵侍者,兼理财务。不久,遵虚老安排,助理广东省佛教会事务。1944年,日寇陷韶关,师于炮火中冒着生命危险筹集粮食,以维常住。后云游参学弘法于诸方数年。1948年返回香港后,刺血为墨,血书《金刚经》一部。潜心禅修,参透玄关,顿时不见身心,内外俱寂。1958年三月,赴云居山谒见虚老,得承心印,赐名宣玄,为沩仰宗第九世法脉传人,表信偈云:

  宣宏妙义继先宗,玄玄泯迹事融融。

  圣解凡情空化影,一任逍遥自在人。(55)

  师回港后,住持大屿山宝林寺法席。1983年,受众推举为大屿山宝莲寺方丈。师秉虚老家风,率众习禅熏修,三年一次传戒如期举行。并尽心筹划,使天坛大佛工程得以圆满开光,雄坐于大屿山木鱼峰之顶,接引十方人士皈心向佛。

  师悲心宏愿,虔诚护持广东南华寺、云门寺、江西云居山、庐山、西安卧龙寺及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普寿寺等祖庭名刹。应佛源和尚、一诚和尚、妙善和尚、仁德和尚等诸公之请,常至内地名山传戒传禅,讲经说法,并应邀至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地弘法利生,普渡众生无数。现师回住大屿山宝林寺,一心课徒,规制严正,禅风淳朴,为海众所尊仰。

  【八】、宣化和尚

  宣化和尚(1917~1995),吉林双城县人。母为优婆夷,少年即随母亲礼佛学经。22岁,至吉林三缘寺剃度。1947年,师南下广东亲近虚老。随侍不久即得印可,有偈记云:“云公见我云如是,我见云公证如是。云公与我皆如是,普愿众生亦如是。”(56)随之,师受虚老请为曹溪南华戒律学院监学。1949年,虚老于南华传戒,师受请为第四尊证。是年夏,师移居香港。1956年四月,师获虚老传嗣为沩仰宗第九世法脉传人,法名宣化,字度轮,其表信偈云:

  宣沩妙义振家声,化承灵岳法道隆。

  度以四六传心印,轮旋无休济苦伦。(57)

  1962年,师离港赴美国定居弘法。不久,在加州成立法界佛教总会,出版英文月刊《金刚菩提海》。1970年,在三潘市启建金山禅寺。后建地藏寺,为尼众道场。1973年,创立国际译经院,将佛教典籍翻译成英、法、西班牙语等多种文字,流通各国。1976年,在旧金山市创建万佛城,设立法界佛教大学。1987年,邀请中国佛教僧伽法务团赴美举办水陆法会。1989年,邀请佛源和尚、一诚和尚、传印和尚等12位中国高僧前往美国,主持万佛城首届传授三坛大戒法会,为来自美、英、法、柬埔寨诸国的数百名戒子受戒。

  师一生弘法利生,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在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创立佛教道场27所,翻译、印刷佛教典籍数百万册。宣讲经典三十多会,留下弘法语录、开示数十种,座下培养出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籍的青年僧才数千人,为佛法在西方国家的弘传做出了较大贡献,也成为虚老赴北美洲弘法的弟子中成就最大的一位。

责任编辑:胡月冉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