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如何才能证见“如来”?

 《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第十四期

  主讲人:文化学者韩望喜

  金刚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欢迎回来,这里是希望对话,我是陈希,我是韩望喜。今天我们继续讲《金刚经》。般若就是智慧,空性就是实相。今天我们讲“如理实见分第五”。韩博士,前几讲我们讲了六度波罗蜜,在讲布施波罗蜜时,在回答须菩提“云何降伏其心”这个问题时,佛陀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离相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您给我们讲讲吧!

\

  我们还是接着上次的讲。佛陀说,菩萨发大菩提心,不可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实际上都是由一个“我相”所开展出来,所以,佛教特别注重破除“我执”。

  菩萨如果有此四相的执取,于此就会生起颠倒之心。扫荡四相,要有般若的大雄大力,就如同《般若心经》所言:“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佛陀继续说道:“再者,须菩提!菩萨了知一切诸法,其性本空,都是缘起缘灭,所以对于世间所有的万事万物,都应无所执着,以不执著的心来行布施。在此无住法中,修行布施,利益众生。也就是六根清净,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而去行布施。佛陀所说的,深解空性的无相布施,就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

  接着,我们来讲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否)?

  不也 ,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义很深刻啊!这是整个思维方式的转变。

  用白话文说,大意是:佛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可以从身体相状来认识如来吗?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不可以从身体相状来认识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身体相状,并非是真实存在的、实有自性的身体相状。

  佛告诉须菩提: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真实的。若能悟得诸相都是虚妄的、不真实的,那就能证见如来了。

  说得多么透彻啊!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的人,对于一切万法,应当这样去认知,应当这样去理解,应当这样去信仰,心中不生起任何的法相。因为,所谓的法相,并非是真实存在的法相,只是假名的法相。

\

  大家还记得《金刚经》(应化非真分第32)所讲的四句偈吗?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上一切诸法,犹如梦幻泡影,如同清晨的露珠,雨夜的闪电,是没有自性,转瞬即逝的,应当这样去看待啊!

  《金刚经》是多么殊胜,应当如何为他人宣说此经呢?那就应当不执着于一切相,安住于一切法性空,而不为法相分别所动,随缘说法,如如不动。为什么呢?

  因为一切世间的有为诸法,如梦,如幻,并不真实啊,如水面的气泡,如镜中的影子,如清晨的露珠,日出即散,如雨夜的闪电,瞬间即灭。应作如是的观照啊!””

  我们再看看六祖惠能大师的四句偈,就能明白《坛经》对《金刚经》诸相非相的传承。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些都是般若性空的思想。

  无上菩提自性并非如菩提树实有,

  澄净自体本心亦非如明镜台实有,

  我的身心本来空寂无有一物可得,

  又以何处去沾染任何妄尘烦恼呢?

  《金刚经》(威仪寂静分第29)中佛陀对须菩提说道:“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

  这是什么意思呢?佛陀对须菩提说道: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来、去、坐、卧之相,那么这个人就是没有参透、没有理解我所说的佛法教义。为什么呢?所谓如来,实在是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处,所以称为如来。如来,是如实而来,如实而去,而实相,就是诸法空性。空中无相,毕竟空中不生一相。正如《心经》中所讲的: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远离颠倒梦想,这时的禅定就能进入不动心的状态。所谓定慧不二,定慧一如,是因为有空性的般若智慧的观照。

  毕竟空中不生一相,故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以无念、无相、无住、无心,故不再有牵挂滞碍,不再有恐怖畏惧,不再有颠倒梦想,心不著一法,而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因为,《金刚经》讲的是大乘佛教“空宗”的道理,阐发的是“空性”。正如六祖所说的,“外无一物而能建立”,“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一切都不被沾染,超离一切法相,且一无所得,这叫做最上乘,般若讲性空无所得,我空、法空、空空。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乃至无智亦无得,而得无上菩提,无一法可得,如如不动,成金刚之身。

  六祖的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顿教法门,即是继承了《金刚经》的精神。《金刚经》认为,唯有以般若观照实相,即对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态度,才能认识真相,只有不住相、不偏执,才能把握实相。六祖惠能深深领悟这个道理,无念为宗,就是不于境上生心,心不染着,《金刚经》说:“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相为体,外离一切相名为离相。即相离相,即空离空。《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者,即是非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无住为本,“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心住于境,则心为外境所束缚,若不住境,则得到解脱。

  《金刚经》上说,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意思是说,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若能悟得诸相皆虚妄不实,就能证见如来了。

\

  《金刚经》的思想多么锐利,此经要以金刚的无坚不摧、无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对治一切虚妄执著,达到对实相的理解,得解脱,到彼岸。一般人听到这里,可能会感到害怕。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是不是说一切都是空的,什么都没有呢?

  并非如此。这里我们又要讲到佛学的“中道”了。

  这里有几个意思:

  一、缘起即是性空。要看到事相的虚妄性,即事相的空性。

  二、空性遍一切法,无一例外;善法也是空性的。

  三、事相的虚妄不等于事相的不存在。虚妄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是虚假的存在,无自性的存在,是颠倒的、不真实的存在。之所以称为颠倒妄想,是因为无明,是因为无明引起的执著。

  四、若能转识成智,依佛的知见,把染污的错误认识转变为清净的般若智慧,观照一切实相的空性(照见五蕴皆空),就可以亲见万法的本来状态,一真一切真,万法自如如。

  我一直很喜欢坛经里讲的“来去自由”和“不取不舍”。来去自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取不舍,是把内外打扫干净,不执著于一边。

责任编辑:DN010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