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对于学佛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第十一期

  主讲人:文化学者韩望喜

  欢迎回来,这里是希望对话,我是陈希,我是韩望喜。今天我们继续讲《金刚经》。般若就是智慧,空性就是实相。今天我们讲“六度波罗蜜的精进波罗蜜”。韩博士,我们讲了两讲忍辱波罗蜜,阐述了以般若智慧为引导,了知一切诸法无我,本然不生,将智慧安住于空性而不动,使心安住,宠辱不动于心的道理。今天我们讲精进波罗蜜,您给我们讲讲这方面的道理吧!

\

  为什么要谈精进?精进波罗蜜又称为精进度、进度、精进度无极,就是对治懈怠,生长善法,勇猛精进修诸善法。《大般若经》卷一《序品》第一云:“菩萨摩诃萨,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应具足毗梨耶波罗蜜”。

  精进,梵语称为“毗梨耶”、“毗离耶”。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趣求曰“进”,“精进”意为于一切善法中勤修不懈。

  《大智度论》卷十六云:“为佛道精进,名为波罗蜜,诸余善法中精进,但名精进,不名波罗蜜。”又说,“菩萨精进,不休不息,一心求佛道,如是行者,名为精进波罗蜜”。

  精进是要发大愿的,如果不发愿,精进的心就提不起来,多半的人嘴上说要努力,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但就是没有办法做得到。我们有很多的借口懈怠,比如说,不想读书,偷懒,就会说,“春天不是读书日,夏日炎炎正好眠,过了秋天冬又到,收拾收拾好过年。”

  但是,有了精进心的人不一样,无论遇到怎样的境况,心中总是充满法喜。因此,精进对于学佛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联想起我们去年讲的《坛经》,在《忏悔第六》中讲道: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边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这里有一大段,我用白话来说吧。

  诸位善知识,既然忏悔已毕,现在就与各位善知识发四种弘大誓愿,你们各自必须用心正意谛听:自心中众生数量无边,我誓愿将其全部度化;自心中烦恼数量无边,无誓愿将其全部断除;自性中法门数量无尽,我誓愿将其全部修学;自性中无上菩提佛道,我誓愿将其全部成就。诸位善知识,大家刚才不是都发了誓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吗?这么说,并不是指这些众生都是我惠能一个人度化的。诸位善知识,心中的众生,是指那些邪见迷惑之心,欺诳妄想之心,不善败坏之心,嫉恨妒忌之心、恶恨毒害之心,这些心全部都是众生,个人都必须通过自性来自行度化,这才叫真正度化。什么叫做自性自度呢?就是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以正见度化。既然有了正见,便可利用般若智慧打破愚痴迷妄众生,使其各各自行度化。邪见来了就用正见度化,迷惑来了就用觉悟度化,愚痴来了就用智慧度化,恶毒来了就用善良度化。像这样度化,就是真正度化。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以自性中的般若智慧,除却虚妄思想之心,就是真正断除。又,法门无尽誓愿学,必须自见本性,恒常修行正法,就是真正修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然恒常能够以谦下之心,行于真正佛道,远离迷惑与觉悟的分别,恒常生起般若智慧,除去真实与虚妄的分别,立即见到佛性,当下成就佛道。能够恒常忆念修行,就是此四种愿力法门。

\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 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 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 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 ”

  深圳弘法寺的本焕大和尚回忆他求法的历程时说:本人自1930年元月15日正式批剃落发出家,于是年四月初八日受具。深心赞仰佛菩萨慈悲无我高尚精神,力求早日脱胎换骨,而往江苏省扬州高旻[mín]寺亲聆来果和尚7年,此间受益之大,深铭肺腑。三七年离高旻寺北上,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住碧山寺,每日诵读普贤行愿品,佛在因地,从此发心,精进不懈,无以能转,以不可说不可说河沙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高积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财物”,以“但愿众生得离苦”,而“不为自己求安乐”,激起我无限的切心,觉得自己是佛子,应学菩萨发大深心、大悲心、不使人生空悲叹,更痛自己孽障深而巨重,生于末法时代,幸未失人身,又能耳闻目睹正法之伟大,顿生“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之心,如不好自珍惜,必得饮痛众生,尤使我感愧万分。因此毅然决然,萌芽精进供养之心,刺指、舌之血,不惭形秽,书写了《楞严经》十卷,《地藏经》三卷,《金刚经》、《普贤行愿品》和《文殊师利法王子经》等共二十卷,以此报答佛恩、众生恩,以及无始至今过去现在一切父母抚养之恩,消除无始以来五逆十恶的罪孽。

  精进亦有多种,《大智度论》卷八一提到身心的精进。身精进,如法致财,而用于布施。心精进,断悭贪嗔恚等之恶心,而不使得入。《大智度论》卷十六又有:身精进者,勤修布施、持戒、诵法言、修福德。心精进者,忍辱、禅定、智慧。自初发心乃至得无生法忍,舍肉身,证法性身,乃至成佛。

  《成唯识论》九卷,列出三种精进。

  一、被甲精进。被宝甲而不怖畏种种难行;难行能行,愿力无穷,像是身上穿了盔甲的人,万人无敌,在他的面前,没有任何困难、任何恐惧,只要勇猛的往前走。有些人,还没有出发,就已经在抱怨叫苦了,真实没有出息。在任何困境中解决问题,这是对自己的一份成长,能这样想就是精进心。

  二、摄善精进。勤修一切善法而永不疲倦,如同四弘愿所说的“法门无量誓愿学”。对于修行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六波罗蜜等所有的法门,全力以赴,永不疲倦。

  三、利乐精进。勤化众生永不疲倦。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菩萨为了救度众生,可以上天堂、下地狱。

  精进者,当发菩提心,就是发的无上愿心,也就是说,必须在多少时间内,完成一个目标。为了达成目标,无论有多少阻力,就一定要风雨无阻的去达到。

  最大的目标,就是不求其他,唯求作佛。或者不一定要成佛,但是永远救度无边无量的众生。发了大愿之后,自然就不会懈怠了。

\

  人是如此的弱小,脆弱如芦苇,为什么却力量无穷呢?就是因为有了精进心之后,努力地去做,去行,尽自己的全力去做。你会惊奇地发现,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么多的事情!这都是靠精进力,而能以有限达成无限的功能。

  学佛的人要努力精进,勤修善法,利益众生。

  有人说“在佛法上投入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也是一种执著”、“学佛求悟也是贪心”。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学佛,行菩萨道有目标,为了实现目标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是精进,不是执著,也不是贪欲。世间人执著、贪欲的对象是导致轮回的染污之法,菩萨对于有利于自度度他的清净之法可以“贪”,如《楞伽经》(四卷本)卷二载: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众多贪欲,彼何者贪断?”佛告大慧:“爱乐女人,缠绵贪著,种种方便身口恶业,受现在乐,种未来苦;彼则不生,所以者何?得三昧正受乐故。是故彼断,非趣涅槃贪断。”

  如是对三界的种种有为法的贪爱要断,并非将趣涅槃“贪”断。对趣向涅槃之“贪”称为善法欲,善法欲愈大就会愈精进。善法欲,如《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十五,佛言:

  “如来所欲无减,何名为欲?谓善法欲;复何名无?谓即如来大慈心欲无减,大悲心欲无减,说法欲无减,化度众生欲无减,成熟众生欲无减,伺察欲无减,教示菩萨欲无减,令三宝种不断欲无减。如来所欲、所向,智为先导。如是等如来所欲,皆为令彼一切众生圆满无上一切智果。”

  是以菩萨闻法、思法、修法之欲无有厌足,是为精进,并非执著、贪欲。

  精进也是因为慈悲与智慧。慈悲是说,对于一切的众生,以慈悲心,圆满众生,化度众生。智慧是说,“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佛说菩萨不应该有任何实相上的执著,精进是勤行不住相,在一切善法中勤修不懈。菩萨为了利益一切的众生,应当如此不住相,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忍辱也好,于毁誉、顺逆,心无所动,能安忍于甚深法,精进不已。

责任编辑:DN010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