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希望 喜读经典》第十八期
主讲人:文化学者韩望喜
金刚经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主持人:欢迎回来。今天我们继续讲《金刚经》。般若就是智慧,空性就是实相。今天我们讲“一相无相分第九”,讲的是小乘声闻乘必须要证悟空性的道理。韩博士,我们以前讲《坛经》的时候说过,僧人法达不明白佛经上说的法有“三乘”,请惠能大师开示。惠能大师说,只有唯一的佛乘,没有别的教乘,如果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无数个方便法门,这些方便法门都是为了说明这一佛乘。这就是大乘佛法的圆融之道。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从解脱道的修证来说,我们知道,三乘指的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声闻乘又名小乘,可证阿罗汉果;为什么叫声闻乘呢?声闻乘是以追求个人的解脱为目的,亲随佛陀(或圣弟子),通过听闻佛陀或圣弟子讲法来修行,以“无我”的智慧而证悟解脱,所以叫声闻乘。缘觉乘又名中乘,可证辟支佛果;菩萨乘又名大乘,可证无上佛果。这就是三乘的意思。世尊为声闻弟子所讲的法,主要是“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声闻乘人断我见、我执,能证成阿罗汉果。缘觉出于无佛之世,因无佛出现于人间,无从听闻佛法,独自依缘起法观察诸法缘起缘灭,于是亲证蕴处界空,得缘觉菩提,成辟支佛,故缘觉又称独觉。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中阿含经》说,“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大乘菩萨实修六度波罗蜜而证佛菩提。今天这一讲主要涉及声闻乘修证的四个境界,佛陀是怎样看待这四重境界的呢?大乘的圆融之道又在哪里?如何证得无住、无相的空性?韩博士,您给我们讲讲吧!
韩望喜:我们接着讲啊!
佛法讲究实证实修,我们先讲一下小乘声闻四果,就是声闻乘佛教修证所得的四果。
须陀洹是初果,意思是“入流”。修行者断除了知见上的迷惑,获得清净的法眼,看清了解脱得道路,达到这样境界的修证境界称为须陀洹。
斯陀含是第二果,意思是“一来”。达到这个果位,贪嗔痴等烦恼变薄,断除了欲界九品惑中的前六品,但是还不能断尽欲界的贪嗔,二果人还需再到人间受生一次才能解脱,因此,二果又叫“一来”。
阿那含是第三果,意思是“不来”。在二果的基础上继续修行,彻底断除欲界的全部九品惑,上生到色界、无色界中,在那里继续修行,直到彻底断除烦恼、证得解脱,不再返回欲界,所以称为“不来。”
阿罗汉,是声闻四果的第四果,意思是“应供”、“应真”,是声闻乘最高的果位。是在三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证,断除了三界所有的迷惑,获得了彻底的解脱,不再有烦恼,不再有生死。
以上就是声闻乘修解脱道的次第,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也就是入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汉果。只是切切要注意,这都是依声闻人所证得的解脱境界而施设的名称,并非于解脱境以外获得一个什么“果位”的东西,声闻人必须要证得大乘的法无我空性,否则,连初果都无法获得。
让我们回到《金刚经》。
《金刚经》里佛陀继续发问。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 huán)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啊!你意下如何呢?证得须陀洹( huán)初果的圣者能产生这样的心念,说:‘我已经证得了须陀洹( huán)初果了’吗?”
这是佛问须菩提:证须陀洹果的圣者,他会起这样的想念:我能得须陀洹果吗?
须菩提言:“不也, 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是已经证悟初果的过来人,立刻回答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初果被称为‘入流’,即入圣流,或入法流,然而实际上他是无所入的,无所入者,即是不执著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相,因为心中没有取舍的妄念,不随六尘流转,所以才叫须陀洹,才达到初果位。”
主持人:韩博士,初果意思是“入流”,又说“无所入”,这是不是很矛盾呢?
韩望喜:须菩提自己曾经历须陀洹果,须陀洹的意义,即是入流,契入“圣流”、“法流”,悟入平等法性。然而契入法流,是从俗谛上说的,世俗中,可以假立名相,承认初果远离凡夫境界,已经趋入圣者之流
;但在胜义谛中,从究竟实相来看,实在是无所入的。得果者、所得之果、得果方式都不存在。三轮体空,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对六尘无所执著,不入一切境相,才称他为须陀洹呢!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啊!你意下如何呢?获得二果斯陀含者能产生这样的念头:‘我已证得斯陀含二果了’吗?”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回答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二果的意思是一往来,已证初果,要再来一次人间受生一次,断除欲界思惑。被称为‘一次往返(于欲界)。’然而实际上他对于五欲六尘已经不起贪爱之心了,哪有往来之相呢?在究竟实相中,他已经证悟了无我的般若智慧,远离了我来、我去的分别,是无所往来的,所以被称为斯陀含。”
斯陀含的意义是一往来──简称一来。证得二果的圣者,要修得断除欲界思惑,还有最后三品未断,还须一往天上、一来人间受生,方得究竟,证悟涅槃 。但在圣者的现觉中,没有动相可说,那里会想到此来彼去?圣者通达我法毕竟空,所以不但不会起实有自我的意念,就是自己的来去,也是了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啊!你意下如何呢?获得阿那含三果圣者能产生这样的念头:‘我得到三果了’吗?”
须菩提言:“不也 ,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回答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三果阿那含的意思是不来,被称为‘不(再)来(欲界),’因为然而实际上是没有来欲界这回事的,所以被称为二果斯陀含,断除了欲界的思惑以后,就永久居住于色界的四禅天,享受天上的福乐,所以才名为不来。况且心中也没有来与不来的分别,因此,才成为阿那含。若他着相,也就不可以称之为阿那含了。”
主持人:韩博士,怎么理解不来不去的道理呢?
韩望喜:阿那含,是不来的意思。此果安住于色界或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所以名为阿那含──不来。在名言中不来欲界投生,但依胜义谛,没有来与不来的分别。因为,没有真实的不来者,是我空;没有真实的不来法,是法空。阿那含深入法性,不但不着来相,也不着不来相。来与不来,无非是依缘假合,在通达性空离相的圣者,是不会自以为是不来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啊!你意下如何呢?获得四果阿罗汉者能起这样的念头说,‘我得到阿罗汉道果了’吗?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 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回答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实际上没有那种法可以称为阿罗汉。所谓的阿罗汉是彻悟法、我两空,已经出离轮回,不再随妄境起心动念,世尊,如果阿罗汉产生这样的念头:‘我得到了阿罗汉道果’,那么他就染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可以称之为阿罗汉了。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须菩提说:“世尊啊!您说我已经证得了(不与人起纷争)的无铮三昧,是人中第一,是罗汉中的第一离欲阿罗汉。但我不这样想:‘我是离欲阿罗汉。’我没有执著我是离欲阿罗汉的念头。世尊啊!我如果产生这样的念头:‘我得到了阿罗汉道果’,那么世尊您就不会称我为阿罗汉。佛陀也不会赞许我是欢喜修阿兰那行,是少欲知足、与世无争的修行者。正因为须菩提并不存在有修行的心相,所以才被称须菩提是欣乐少欲知足的修行者,是欢喜修阿兰那行的。”
主持人:韩博士,怎么理解阿兰那行呢?
韩望喜:梵语阿兰那,即无诤。三昧,即系心一境的正定。无诤三昧,从表现于外的行相说,即不与他诤执,处处随顺众生。觉得人世间已够苦了,我怎么再与他诤论,加深他的苦迫呢?如从无诤三昧的证境说,由于通达法法无自性,一切但是相依相缘的假名而来,还有什么无诤行呢!
熄灭一切执著分别念,断除一切争论,才能证得菩提的境界。有欲就有诤,无欲即无诤。所以离欲很重要。
人中最为第一。佛陀的十大弟子都是阿罗汉,但是证悟的境界各有所长。比如舍利子是智慧第一、阿难是多闻第一、须菩提是解空第一,也可称为离欲第一。离欲,是指远离一切烦恼。不执著。离欲第一,也是名言中的说法而已,真正的阿罗汉不可能有增上慢,认为我是人中第一,我很了不起。
诸相非相,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入的。上次我们也讲到,《金刚经》上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般若经是教化菩萨的,但也密化声闻,不能执著法相非法相!要知道:般若空为不二法门,要是亲证圣果的,一定会信解佛说的无我相、无法相、无非法相。
佛又问:已证极果的阿罗汉,会自以为我得阿罗汉道吗?须菩提答:不会这么想。阿罗汉,有三义:一、应供,应受人天供养,为世间作大福田,名为应供。二、杀贼,杀尽一切烦恼贼,名为杀贼。三、无生。彻证无生寂灭性,名为无生。彻悟一切法的生灭不可得,菩萨名为得无生法忍,声闻即证无生阿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