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禅宗与净土宗之间的关系
记者:您刚才提到要先用观照之法使妄想消除,再把佛号提起来。那么,请您谈谈禅宗与净土宗之间的关系。
绍云长老:佛教里面的修行法门历来多得很,有八万四千法门之多。佛法传到中国,流传到现在主要有五大宗派,即禅宗、净土宗、密宗、律宗(传戒的)、教下(讲经说法的),有这五大宗。密宗在我们汉族地区,不是很盛行。修律的要严格持戒。不管哪一宗,不持戒,那你就是坏乱佛法的人,就不能算是佛弟子,而且修任何法门就都很难成就。所以说,佛法不外戒定慧三学,而戒为三学之本,由戒才能生定,由定才能发慧。
记者:既然禅和净土都是人人能修的法门,那么,您认为,禅和净土,怎样修才能够成功呢?
绍云长老:修行人想知道念佛和参禅如何下手,如何成功,那首先必须了解这两个法门的道理。就像我们想要去北京的话,应该走哪条路、往哪里走,这都要搞清楚,方向要对。搞不清楚,方向错了,就南辕北辙了。
首先我们来谈谈念佛法门。现在社会上普遍是念佛的人多,念佛求今生今世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一般念佛人都有的想法。
然而,如何才能确保今生今世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呢?你们需要把净土宗的根本经典——《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这几部经细细看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面有这样几句话,“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你常忆佛、常念佛,在不久的“当来”,你就必定能见到佛。见佛还不能开悟吗?“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那么,要怎么念才能达到开悟的目的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后几句话就告诉了我们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都摄六根,就是要我们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摄受住。要如何做呢?眼不乱望、耳不乱听、鼻子不乱闻,舌根不乱说话,身不要乱跑,意不要乱打妄想。首先我们把意根和耳根摄受住。就是你无论坐着也好,站着也好,躺在那里也好,走路也好,你念四个字或是念六个字,一个字、一个字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佛号,听得清清楚楚,眼睛不旁视,鼻子也不会乱闻,舌根更不会乱说了,身根也不会乱动。六根一摄住,妄念不起了,净念相继,没有二念,就是一句佛号,这叫净念:清净念头。不信你可以试试看,因为对于我们人来说,六根的主宰是意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够分别变化记忆的“心”。你念佛耳朵听得清清楚楚了,不用好长时间,一二十分钟,心就归一了,念头自然就摄住了,就不分别这个好那个坏了。
如此,一句佛号相继,时间一长,心真正清净下来,就得到三摩地。三摩地翻译成中文称为正定,也就是禅定。到这个时候就能叫做有一点功夫了。(念佛)念到三摩地现前的时候,与参禅参到无心境界没有两样!所以文殊菩萨讲: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出自《楞严经》中文殊师利法王子说的偈语:“……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为什么呢?都认识到自己的本有佛性。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持咒也好,都是为了这个事——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总而言之,念佛、参禅、持咒都是方便法,方便到了明心见性的时候,都是同一条路,没有第二条。经中讲:“三世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三世佛,同一个法身。有人说,难道都是一个身体吗?当然不是指我们现在这个色身,法界身如虚空,你说这个虚空有边际吗?就是我们这一念,觉照念头。你自己观察,有没有边际呀?譬如你坐在这里,心定下来,想起自己到过美国某某地方,如果你功夫到了一定程度,能够入定出定了,你马上就能够出现在那里(不是色身的出现),那是我们的灵知灵性的浮现。
因此,念佛的人,到了三摩地现前的时候,再要往前进步,也是禅定,和参禅参到无心是同一个境界。而这个时候如果你说我想求往生,不想什么开悟,也不想什么禅定。这也可以的。《弥陀经》上说: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来接引你了,你知道自己要走了——后面还有半句很重要啊:是人终时,身无病苦,心无贪恋,意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如果见到阿弥陀佛来接你了,知道要走了,忽然又想起了我还有个金戒指,还有个几万块钱的存折放在家里没和人交代,还有个小孙子,我想他想得很,还想见他一面动了这类念头就是颠倒:一会儿舍不得金戒指,一会儿舍不得存折,一会儿舍不得孙子,你能走吗?没有这个念头,你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呀!为什么有人念佛念到最后往生不了?就是临终那一刻,他颠倒了。或者临终在家里,输氧,做人工呼吸,打强心针。不但不安心念佛,心里还对色身爱惜得不得了。所以我们想往生,首先要把以上这些念佛如何得往生,如何得禅定的道理搞清楚。
那么,参禅要怎么下手呢?怎么样入定呢?无论参“念佛是谁”也好,参“如何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也好,一定要把你的一切外在的攀缘放下,念佛也是如此。如果一坐下来手机 还在响个不停,你去参什么?上面刚刚讲过,达摩祖师讲,“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现在的手机、电脑,是修禅的一大障碍,必须要把这个放下来,名利发财当官都不想。外面攀缘放下了,心如墙壁冰冷笔直,有这种心境,你才能把话头看下去。
如何看话头呢?“念佛是谁?”照顾话头,你不妨坐下来,腿盘好了,身体坐端正了,默念几句佛号,念到最后静静的自己问自己:是谁在念?这念在哪里念的?如果说是口在念,那么口不出声了为什么还在念呢?如果说是心在念,那么这个念佛心在哪里?长什么样子?就在这个不明白的地方起个疑念,疑念一起,当下妄想就截住了。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能去推测:是不是这样的啊?是不是那样的啊?一推测,一动二念,就是妄想了。就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冷冷静静地观察当下的这一个“谁”字,这就叫话头。
不要叫妄想昏沉把这一念打失,就是照顾话头。照顾时间长了,妄想收拢了,对于不明白的意思加深了,就叫参话头。等参到“动静不移,忆忘如一”的时候就是有一点功夫了。所谓“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即是在动中也好,静坐下来也好,你这个觉照都是明明历历的。忆,是指白天,忘则是指晚上睡觉时候。功夫熟识的人,在睡觉时候也仍然在功夫中。“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地”——这和念佛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是一样的。
所以讲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那参禅的人到了这个境界,要是你决心大,不起二念,晚上不倒单坐在那里,这时候心虽静明,心未发光。就是这个我们的心还没定到一定程度、静到一定程度——静极光通达。那静到什么程度算是“静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