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不忘 以身表法的一代大德宣化上人

\
一代高僧宣化上人与他创办的美国万佛圣城 (图片来源:资料)

  五、建道场

  宣化上人从中国大陆到中国香港,又从中国香港来到美国。发愿“造人不造庙”,要造活祖师、活罗汉、活菩萨、活佛。所以在艰难困苦中,整修现成的建筑物,用做度生的菩提道场。在无形的道场下功夫,不在有形的道场耗财力。可以说,“法总”各道场的外观虽不是中国典型的寺庙,但内里却是真心修行人安居的净土。

  上人又欢喜“拆小庙、盖大庙”,成立“公共大道场”,每创建一个道场,就献一个道场。上人献出万佛圣城、法界圣城两大道场,和“法总”所属一切寺院,给全世界的众生使用。来者不拒,不分国籍、种族、亲疏、远近、性别、年龄、南宗、北宗……愿护持各地真心的修行人都来共同办道。上人说:“我们不是子孙庙,十方来,十方去,道场等待任何有德的人来主持,我只是个暂时看门的,我一个道场也没有。”

  又说:“佛教是人教、心教、众生教、法界教,没有个别的门户,所以我也不属于任何教派。耶、回、犹,一切宗教都在佛教里面,我们随时欢迎所有宗教来万佛圣城举行自己的仪式。每个教徒应该学习各教教主救世的悲愿,互相帮助,共同建设世界宗教大团结的发源地,令一切众生有所依归,那么世界的战争都会没有了。”

  六、收徒众

  宣化上人说:“万佛圣城龙蛇混杂、份子不齐,有修行的人,有不修行的人。我们要本着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对不好的人要更加照顾,把坏人感化成好人。”

  (一)度出家弟子,不舍任何众生

  法赖僧传,人能弘道,为了在西方奠定正法的坚固基础,必须有僧人来行持正法。所以,早期的收徒条件特别严格,必须是大学生,必须会背“楞严咒”;出家之后,必须会背《楞严经》,必须训练讲经说法、禅坐,必须吃苦耐劳……

  中期后,上人为平等摄受一切众生,就算善根只有一根头发那么细的人,都会满对方出家的愿心。九十多岁的老人也收,令他们有所归投;六七岁的小孩也收,令他们善根增长;六根不具的人也收,成就他们出世净缘。

  (二)度在家弟子,不争任何一弟子

  现代佛教界流行“参师”,一人皈依很多师父。宣化上人说:“皈依一次就够了,不要拜一个师父,又违背一个师父,拜了这么多师父,一个师父的话也不听,这是没有用的。不但导致法师间不和合,争徒弟。更令教内只是同一班老教徒在打混,没有新血液,佛法就会衰亡了。”

  只要有真诚,上人即使在病中,多人来,也办皈依;一人来,也办皈依,不怕烦,不怕累。

  (三)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

  古来大德有立志不收徒众的,以免因教化责任而误了自身修持。而上人是从不考虑自己,包容末世一切刚强顽钝、难调难伏的根器,宁施头目脑髓,也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

  七、立宗旨

  来到万佛圣城的人,都要守规矩,是龙也要盘起来,不可随便降雨;是虎也要卧起来,不能随便刮风。“法总”所有道场,以共同学习行持宣化上人立下的三大宗旨、六大条款等为修行的准则,而以万佛圣城做总部的代表。

  (一)三大宗旨、六大条款

  各道场四众弟子在早晚课诵开始时,先要回光返照,共念: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抱定我们三大宗旨。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问自己是不是不争?问自己是不是不贪?问自己是不是不求?问自己是不是不自私?问自己是不是不自利?问自己是不是不打妄语?问自己是不是吃一餐?是不是衣不离体?这是万佛圣城的家风,任何人都不能改。

  (二)衣不离体

  为遵守佛制,为护持僧相,上人领导出家弟子时刻搭衣、持具、袈裟不离身,也破除自、他对好衣的贪著。

  (三)日中一食

  饮食既费时又滋长贪心,妨碍修行。上人依佛制,行日中一食,用钵吃饭。以清淡的大锅菜、罗汉汤,做治饥渴病的良药,七、八分饱就够,不求多、不贪好,从食欲中得自在。

  (四)夜不倒单

  睡眠昏沉,易增愚痴。上人早年就长坐不卧,亦教弟子坐着睡眠,易于清醒,精进用功,从睡魔中得解脱。

  (五)持银钱戒

  钱是罪孽根,有钱就生一切妄想。上人为护修行人的法,教弟子遵守佛制,不摸钱,不蓄私财。僧众没有单金(公家每月发给僧人的费用),也不受私人供养。一切工作纯是义务。有病、有公务,可申请公费支付。上人说:“能持银钱戒的,就是真正的清净福田僧。”

  (六)无执事名分

  各道场里,四众分工合作,一起学习,各尽职责。在法喜中同修共事,不在名利权力上明争暗夺。没有当家住持,都是守门人,平等平等。

  (七)男女界限严明

  凡因公事面谈或通电话,或传递文件,男女双方须各有两人以上为原则,令四众弟子互相护持,断除染缘,离欲清净。办事不离修道,修道不离办事。

  (八)随众共修

  早课、拜愿、诵《华严经》、上供、“大悲忏”、晚课、听经、咒心……是固定常课。另举办佛菩萨圣诞纪念法会,一年一度的敬老节、怀少节、护国息灾大法会,或不定期的传三坛大戒,水陆空大法会,宗教研讨会……特别活动之外,个人还随分随力出坡做工、校内教学、翻译经典、处理寺务、会谈公议……决不浪费光阴。

责任编辑:张玺

热闻

  • 图片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