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锠:试论佛教的发展与文化的汇流——从《刘师礼文》谈起

2013-01-18 11:45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引自哲学中国网

  注释:

  [1]除了将虎改为狮子,十二个动物的名称、次序、乃至所代表的方位完全与中国的十二生肖相同。

  [2]原卷首残,第一个文献的名称不详。从内容看,应为礼佛忏悔文一类。行文中有“复行方广经典忏悔”云云,故拟名作“方广经典忏悔文”。

  [3]本文献解释“八不净”、“十不净肉”、“三十六物不净”、“十四音”等四个法数,故拟此名。

  [4]除了尾题中的“道养许”外,文中另有两处“养许”。一处在《请观音咒》下,一处在《刘师礼文》下。“养”为道养的简称。“许”,在此即“所有”之意。

  [5]法国苏鸣远在《敦煌写本中的地藏十斋日》中,注意到与《地藏十斋日》抄写在一起的《十二月礼佛文》,并提到斯2565号、伯3588号、伯3809号等,但并未对该《十二月礼佛文》展开研究,也没有涉及斯4494号。

  [6]玄始为北凉年号,十一年为公元422年,干支应为壬戌,与“岁次己卯”不合。

  [7]可参见史苇湘、孙修身、陈祚龙、魏晋贤(Helene Vetch)、饶宗颐等诸位的论文。

  [8]《大正藏》第50卷第645页上栏。

  [9]《大正藏》第1卷第250页下栏。

  [10]《大正藏》第1卷第70页中栏。

  [11]《大正藏》第1卷第252页中栏。

  [12]《大正藏》第1卷第639页上栏。

  [13]《刘师礼文》的唐代变种《十二月礼佛文》,进而将每月的礼佛日期全部安排在上半月,即阳月。

  [14][15]《大正藏》第15卷第118页中栏。

  [16]《大正藏》第15卷第118页中栏-下栏。

  [17]《增壹阿含经》“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三、《杂阿含经》(1117),均有类似的文字。但前者虽然题为东晋翻译,现在的传本,实为南北朝定本;后者为南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两部经典的时代均与《四天王经》译出时代相同。

  [18]方广锠:《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目录前言》,载《蒙古甘珠尔丹珠尔目录》,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9]《大正藏》第55卷第699页下栏。

  [20]方广锠:《<净度三昧经>的目录学考察》,载《七寺古逸经典研究丛书》第2卷,日本大东出版社,1996年4月。

  [21]该遗书的完整编号为:B.M.Or.8212(160)/Stein Ch00353号。“B.M.Or.8212”是英国博物馆为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所得文物给予的编号,而“Ch”为“千佛洞”音写首字,表示该遗书为斯坦因从敦煌千佛洞得到。从编号看,该遗书应为1914年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时在敦煌所得。

  我们知道,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到敦煌时,藏经洞剩余遗书已经调运北京。斯坦因搞到的敦煌遗书是王道士私自藏匿的,约较大的写卷500多卷及1000余件残片。此外他还从新疆等地发掘到不少古文献。

  从斯坦因、伯希和的有关记录可知,由于王道士只懂汉文,对其他文字的典籍不甚重视。所以王道士最后藏匿的这批东西,只能是他自认为最有价值的汉文文献。如果上述推测可以成立,则该粟特文本《佛为心王菩萨所说经》是否从王道士手中得到,大可怀疑。这里有两种可能:一、该遗书可能是斯坦因从千佛洞其它洞窟所得;二、也可能该遗书并非敦煌遗书,此编号有误。

  [22]该诗似是义净所撰。见于民间流传的《大藏经总目》。另村上精专《一切经之由来》亦载有此诗,语句略有不同,作: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见《大正新修大藏经会员通讯》,第16号,1961年11月。

  [23]《大正藏》第50卷第244页下栏。

  参考文献:

  [1]《大正藏》[Z]。

  [2]方广锠:《<净度三昧经>的目录学考察》,载《七寺古逸经典研究丛书》第2卷,日本大东出版社,1996年4月。

  

关键字: 文化 佛教 发展
责任编辑: 李兴
<<>>
22

农历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